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鄱阳湖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研究

鄱阳湖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研究

作 者:卢世佳 (江西财经大学 330000)

摘   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底单经济发展先行区,同时,加快建设国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利于促进地区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的科学发展。本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建设问题进行研究,主要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现状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增速快,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发展潜力巨大。但区内差异较为显著。2015年GDP达到7203.5亿元,同比增长9%,增幅居全国第四位。从全国范围来看,该区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与珠江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相比,在GDP总量上鄱阳湖经济区的排名靠后。同时,在产业比重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格局为“二、三、一”,这意味着,该区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因此该区采取新型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变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意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国家区域性发展战略,在探索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过程中,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有利于转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模式,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带动整个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进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经济区内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现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相对于全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2015年上半年,该区GDP达到7203.5亿元,同比增长9%,增幅居全国第四位。
(二)工业发展现状
  1、生态区内工业产业规模小。在全省主要行业中,生态区缺少实力很强的企业,大企业的规模也不大,特别是缺少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行业领头企业。
2、产业关联度低。
大企业难以发挥规模优势,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专业化协作方向发展不够,产业配套能力差,无法扩展和延伸产业链,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造成整个规划区工业产业关联度较低
2.2农业发展现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先天优势。然而劳动力生产率不高,科技含量低,农业高端设备紧缺,机械化水平低,土地结构不合理,耕地质量下降,所以扩大其农业优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是其发展重点。
2.3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各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在江西旅游业中居龙头地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发展商贸、旅游等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金融业、教育科技、文化创意业等现代服务业也在迅速扩张,生态服务产业体系的基本构架已形成。其中,旅游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以鄱阳湖为中心的生态旅游框架已基本形成。
(三)国内外在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中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3.1加强立法,推进经济发展
在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中,通过立法形成外部约束。日本是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发达国际之一。美国也从1976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德国也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相成了较为成熟的律师消费市场。相对于上述发达国家,我国在环境方面的立法起步较晚。我国于1989年,颁布了《环境保护法》;2008年,我国又通过了《污水防治法》,对污水排放标准和水源污染控制等问题及其责任追究有了明确的规定。
       3.2加大税收,加强约束
完善税费政策。一方面对于新能源产业和循环再生企业进行税收的优惠和减免,另一方面对于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进行税收的征收和加大罚款力度。只有通过外部约束机制,才能引导企业朝着绿色产业发展。
       3.3完善政策,形成激励机制
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对有利于生态环保的企业进行奖励,目前,我国为了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每年都将环保专用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支持各地的绿色产业和环保工程的发展。
(四)建议方案
4.1学校篇
1、经常组织学生去鄱阳湖实地考察,增强其对鄱阳湖的生态经济区发展状况的重视
2、增强各高校间对鄱阳湖问题的交流与合作,寻求保护新方法
3、加大对鄱阳湖环境治理的课题研究力度
4、经常向学生宣传有关保护鄱阳湖的方法与措施
4.2相关部门
1、有关部门启动生态处理技术治理水污染措施
2、建立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模式示范点
3、转变湿地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从根本上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
4、加快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4.3众师生篇
1、走出课堂,向市民宣传有关于保护鄱阳湖的内容
2、组织鄱阳湖参观学习课程,商讨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
3、向鄱阳湖附近的居民大力宣传鄱阳湖污染的危害以及具体的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车婷,鄱阳湖地区城市生态经济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F]南昌大学  
[2]朱红,环鄱阳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初探[X]南昌航空大学
[3]陈晓玲、曾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评价[F]鄱阳湖学刊(2009.03)
[4]许萍,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X]江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