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提高生态林业经济效益途径的探讨

提高生态林业经济效益途径的探讨

作 者:程世锦 (广东省广宁县林业局 526300)

摘   要:林业发展具有双重的利益价值,不仅可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还能为人类的发展创造木材等基本生产原材料,因此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林业发展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协调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以有效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途径。
关键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

绪论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二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这为林业发展及生态经济效益的提升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二当前,我国林业发展十分迅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二基于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升,对其展开相关的研究与探讨,找出提升的途径,现实意义重大。
一、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概述
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包括林业生态效益和林业经济效益两方面。在林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林业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水土保持、空气的改良净化、防风固沙等作用上;而林业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林木成才可为建筑行业、造纸行业、家具制造行业及水利工程等提供生产生活所用的木材上。在林业产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生态效益是建立在生态平衡规律基础上的,而经济效益是受经济规律制约的,两者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不可或缺的关系。从博弈的角度来说,林业生态效益与林业经济效益又是互为补充、互为抵消的关系。生态平衡离开了生态效益,生态必将遭到严重的破坏,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平衡离开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应把林业生态效益和林业经济效益看作一个完整的整体来提升。也就是说,可通过对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升,来实现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全面提升。
二、林业生态经济效益
从概念上来讲,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实际上是两个概念的整介,即林业生态效益与林业经济效益。前者主要是指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改善生态环境、防比水土流失以及净化环境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态效益;后者主要是指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林木成才后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提高所需的木材,用于建筑、造纸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等,这体现了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在林业产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生态平衡规律基础上的生态效益与经济规律制约下的经济效益是小可分割的,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小可的。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二者小仅可以互相补充彼此之小足,而且还可以互相抵消。没有生态效益的生态平衡是难以持续下去的,必将遭到严重的破坏,甚至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离开经济相应与经济目的的生态平衡,所谓的生态效益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山此可见,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应当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提高,即通过林业生态经济效益,从而实现林业产业的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三、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涉及生态与经济两个领域的综介体。立足于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林业生态经济效益进行探讨,需要从林业生态系统开始着手,并根据该系统功能和结构探究实际发展过程中的栓桔。为此,笔者通过对当前我国林业生态系统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分析得知,要想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就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而的工作,这也是有效途径的重要表现。
(一)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加强思想重视
据调查显示,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我国林业建设模式非常的单纯,即只是一味地追求单一的效益,表现出非常强的片面性特点,严重限制了我国林业产业的综介效益提高。为此,笔者认为应当正确地区认识当前我国的林业产业二重性特点,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机制创新。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实现是以林业产业术材生产为基本依托的,生态经济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小可分割的,同时也是一个共同提高的过程,并非长期对立和相互抵消。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一定要对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子以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林业生态系统的多功能特性。   
(二)加强科学管理,加大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力度
从实践来看,当前林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重造轻管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林木种植只求数量而小管质量,造林过程中狠抓一阵,待一段时间以后便很少有人问津。据调查显示,很多人工造林植株比较矮小,而且生长也非常的缓慢,嫣然没有了最初的拔苗助长。这些问题的存在,小仅对经济效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大幅度降低了林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林业抚育技术上的问题以及资金与劳动力投入小足问题,加之缺乏科学介理的管理,因此导致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严重失衡。因此,应当加强管理和资金与人力资源投入,为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准备条件。
(三)加大投入,科字管理
从目前我国林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实际来看,只注重造林而忽视对林木的管理,只注重林木种植的数量而忽视林木的质量,造林时注重了对林木的管理,造完林后忽视对林木的维护和管理等现象仍很普遍。依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很多的人造林中,林木非常矮小,生长速度缓慢,这都是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的。这些问题不但严重影响了林业经济效益,而且对林业生态效益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致使林业生态经济效益严重失衡。究其原因是由于资金、劳动力投入不足,管理不科学、不合理,林业抚育技术存在问题等造成的。所以,要想提升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就要加大对资金、人力的投入,并且要加强对林业的管理。
四、立足实际,根据自然条件选择适介的苗木
林木种植,应当首先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介适的苗木,小断结构实际提高苗木的适应性和成活率,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实现树种类型的多样化。比如,在气候条件相对恶劣的黄土高原地区,地形相对比较复杂,而且水源比较C乏,天气十旱多变,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生态环境的多样化特点决定了该地区的苗木种植种类,而且可选择的类型比较多,若在该地区进行造林活动,笔者认为在坡度相对较缓的地段比较适介种植经济林,比如山楂、苹果、梨、核桃、葡萄以及花椒等经济林木;而在地势陡峭的沟谷地段,笔者建议种植用材树种,比如毛自杨、侧柏、泡桐、油松、香椿以及揪树等;实践证明,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介适的树种,才能保证成活率,才能实现其种植价值和意义。
五、优化配置,复合人工植被
林业生态系统建造过程中,首先应当正确认识各植物种间的相互生态关系,这是进行下一步操作的基础条件。实际造林过程,只选择苗木是小够的,还要将适宜的灌木或植被与林木搭配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科学介理的复介人工生态群落,使每一棵树木及其周围的环境都能构成一个小的、最基本的生态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造林土地的生产力,才能增加单位而积上的林木产量,才能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践中,笔者建议在林下或者周围可以优化配置一些薯类植物或者黄花菜。据研究表明,黄花菜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和耐旱耐寒性,可以抵御小良环境的影响,根系分布比较浅,索状的肉质根系散布与土壤之中,网络状的须根布满了土壤的表而,这对防比土壤受到外界的侵蚀和改善其物理性状,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若将其与树木介理的复介种植,则对保护树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论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升与发展。因此,在思想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生产经营、管理手段上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升林业生态经济效益,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贺景平.基于生态经济的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2013
[2]詹昭宁.现代林业与生态经济林业理论和实践阴.林业经济问题,2013
[3]黄世聪.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林业经营探究[J].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