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作 者:逄洪政 (烟台电子工业学校 264000)

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障碍,性格自私、冷漠、叛逆、暴力,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沉湎于网络游戏,故意顶撞老师、家长,缺乏责任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严重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些现象警醒我们,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刻不容缓。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结构、气氛以及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方式等,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家庭结构异常,如父母离异导致的单亲家庭往往会使青少年自卑甚至产生失落感;父母经常吵架,会使孩子烦躁、焦虑;父母的管教方式简单粗暴,则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目前的家庭教育中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现代家庭中孩子往往是几代家庭成员的中心,受到溺爱,缺乏独立生活、社会活动的能力,不知道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学校教育受中考和高考升学率的影响,考试成绩成了检验学校教学效果的唯一依据,“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培养”使许多学生对学习毫无乐趣,厌学,逃学、辍学、离家出走屡见不鲜,甚至心理扭曲,自杀、弑亲的悲剧也时有发生另外;教师的管理方式专制、放任,不易被学生接受,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逆反,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所在的班集体混乱、松散,或者在班级中得不到认同,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惶恐不安的情绪,也会引起一定的心理问题。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时时冲击着孩子们纯洁的心灵,网络游戏更是指引青少年走向暴力犯罪的黑手,青少年心智不够成熟,也容易受到蛊惑,甚至被引诱而误入歧途。
因此,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责任意识势在必行。
首先,传承优良的家风,营造良好的家教氛围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把“爱”和“严”结合起来,过分溺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孩子任性、骄傲、自私、偏激和脆弱,在过分管制和约束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是消极、顺从、怯懦、自卑、或者固执、冷漠和刚愎自用。真正的好家长应该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做到爱得深而不滥,爱得热烈而理智,杜绝对孩子百依百顺的错误做法,要敢于拒绝孩子的不正当要求,敢于说“不”,做到爱严得当;要适当的交给孩子一些任务,让孩子从小就树立起责任担当意识,父母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孩子,传承良好的家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逐渐淡化父母之爱,让孩子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并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中锤炼成长,养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另外,要注意和睦、温暖的家庭气氛建设,让孩子在家庭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始终处于沉静的心理状态,即使有焦虑等不良情绪产生,也能很快在父母的帮助下得到纾解,对塑造青少年健康心理有很大好处。
其次,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贯穿学生的成长全过程。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做到防患于未然。
通过举办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活动,从活动中感受团结、互助、集体主义精神及荣誉感。班级管理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机会,让所有学生都有事做,事事责任到人,培养学生责任感。定期举行法制教育讲座,或开设常规法制课,让学生知道什么事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是绝对不可以做,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教师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在上课铃响之前进教室,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要当天批改作业并发到学生的手中,一个品德高尚、工作有责任心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最好的
最后,教育,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
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本中的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教育内容,教师在授课中深入挖掘、触类旁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比如,语文课文中祖国山川风物,主人公对生活的态度、对矛盾的处理方式,人物心理的描写等,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各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可以加入心理教育目标,有意识、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使教育形式由单纯的知识教育向知识、素质、心理教育并举转化。
学校还可以通过道德模范典型人物事迹报告会或讨论会,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华传统道德故事教育,在中学生中开展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教育,从小事着眼,从小处入手,从一言一行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充分激活学生向善心理,自规、自律、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才能切实保证学生健康的成长,社会才会充满正能量。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净化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应加大净化文化环境力度。一是加强文化市场、互联网环境治理,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和网站。二是加强对营业性娱乐场所、游戏厅、网吧等场所的管理,任何不适宜对未成年人开放的文化娱乐场所,不得对未成年人开放。三是加大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尤其是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打击力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同样,培养青少年具有健康心理与责任意识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充分重视,各负其责,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心理健康、有责任、有担当的“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