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数学学习的主体价值思考

数学学习的主体价值思考

作 者:陈克银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小渡口镇中学 415500)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化,使其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营造民主、快乐的氛围,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参与数学、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
二、体验感悟,让学生应用数学。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包装数学知识,以数学故事串联数学知识,用小型竞赛开展数学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为让学生能体验到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超市,让学生自己当顾客和营业员。再如在计算课型中,可以设计一些“对口令”、“钻山洞”等游戏活动。
三、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做”并不是简单的数学操作活动,而应当是学习者自我探索、自我构建、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一种动态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知识,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可以与三角形进行对比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做一做”“扭一扭”、“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让他们自己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其实,我们每一次数学学习活动,都应当是丰富学生“做”数学的一次机会,随着学生“做”的经验不断丰富,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理解也将会不断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进入一个较高的境界。
四、开拓时空,让学生“再创造”。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例如:教师在教学完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的运算规律之后,请学生将这些知识联系起来总结收获。当学生提出:既然加法、减法、乘法都有相应的运算定律或规律,想必除法也不会例外吧!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给学生提供思考的依据--例题:“商店卖出5箱热水瓶。每箱12个,共收入840元。每个热水瓶售价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在学生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后,讨论去发他们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律”――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他们经过自主探索,“再创造”了数学知识,其成功的喜悦定然也能激励他们再去“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
五、走进生活,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价值的体现就在于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也只有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才会得到深化。如:在学生掌握了统计的基本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了解附近市场或超市的销售情况,提出进货建议。再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让学生测量并计算一下自己家房屋的粉刷面积,再根据房屋粉刷单价核算一下应付多少钱等。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导,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凡是学生自己会学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的,就应该创造备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