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在中职英语课堂中分层次教学法的创新与操作

在中职英语课堂中分层次教学法的创新与操作

作 者:郭小鸿 (大连市旅游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辽宁,大连116031)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改思路,然而中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使课堂教学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分层教学可以通过激发各个层次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寻求最佳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学生群体的教学效果。为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激发其情感、态度等因素的积极效能,笔者创新采用“自然班内学生自主分层,动态管理”的模式,结合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分层施教,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分层;动态分层管理

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传统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形式所限,课堂教学大多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模式。前些年,我校也曾探索过打破“行政班”的限制,实行“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实验。但实践证明这种“走班制”的分层教学模式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又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而且实施“走班制”后,出现了学困班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榜样和动力,甚至课堂纪律都难以维持、新班级的同学之间关系疏远、学习氛围不融洽等现象。因此,如何在同一教学班内实施分层教学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实践与研究。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分层教学受到较为广泛的重视。所谓分层教学是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前提, 因材施教, 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下寻求最佳发展。分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和自己竞争,鼓励学生超越自己,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分层教学通过激发每一个个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学生群体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自然班内学生自主分层,动态管理”的模式,把学生的差异看成是一种教学资源,对不同的学生不作横向性评价,只作垂直性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英语课堂教学“自然班内”学生自主分层、动态管理的实施
 2.1学生自主分层
以“教师或成绩给学生分层”为主的传统分层次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因素也并没有被考虑其中。传统分层会使学生对分层学习产生心理抗拒和心理失衡等心理障碍。为避免以上因素,并充分发挥中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进行自主分层是一个较好的解决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分层:自然班内分设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上有困难,甚至是厌学的学生;B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能;C层为英语基础较扎实,学习能力较强,对英语学习有兴趣的学生。本着“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原则,组建班级初期,暂不进行分层,但在教学中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学生适应并判断自己能达到哪个层次的标准与要求。随后让学生自己确定层次,教师可以根据前一阶段所掌握的学生情况与学生协商,帮助学生进行适当调整。教学实践证明在学生自主分层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较为客观的评价自己的水平,同时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保护、外语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2.2学生自主分层的动态管理
学生的自主分层是动态的、弹性的,它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选择,也鼓励学生在达到层目标之上争取挑战更高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进步和学习状态等情况自己申请进行层次的调整,使学生自主分层教学始终处于动态管理之下。但学生自主分层、动态管理的重要原则是“只进不退”(即A层学生只能申请到B层;B层学生只能申请到C层),坚持了这一原则,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才能不断进步。自主分层的动态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好协商与访谈两种策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与学生沟通、协商,督促学生达到层目标并鼓励学生提高层次。同时,教师应该多进行个别访谈,参考学生对分层的意见、层目标难度的设置情况等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整。
2.3分层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操作
2.3.1课前口语训练分层
第一学年,A层的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日常交际用语的问答练习;B层的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包括家庭,学校,兴趣爱好等内容;C层的学生可以进行比较全面的自我介绍,在B 层基础上增加个人性格特征,在校学习状况,理想等内容,并能回答教师和同学根据其自我介绍所提出的相关问题。
2.3.2复习分层
针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例如,拼读单词,朗读课文,可以让A层的学生来;翻译句子,背诵段落,可以让B层学生来;运用所学单词及词组造句,表演对话等复习内容则是针对C层学生的。
2.3.3新授分层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分析每个层次的学生对新授的内容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在授课过程中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教师要结合教材,适当的补充内容。教材内容相对简单时,扩充内容,让C层学生吃得饱;内容相对较难时,补充一些内容相关,但难度较低的内容,让A层学生够得着。
2.3.4练习形式分层
以竞赛分层为例:在竞赛中,充分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否则容易出现只有C层的学生参与,A、B层学生全体观看的局面。教师根据学生的状况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参与的竞赛活动,某一个活动可以规定只能由A层的同学参加,给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也可以规定,低层次的学生如果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项学习内容上达到了高一层次的标准,可以给予更大的奖励。甚至可以设计挑战环节,由低层次的学生挑战高层次的学生,挑战成功可以给予更大的奖励。课堂竞赛要让低层的学生有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高层的学生有危机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2.3.5作业分层
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对于单词的学习,要求A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并拼写70%-80%的单词;B层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并拼写全部单词;C层在B层的基础上,对部分重点词汇能造句,即熟练运用。
三、结论
教学实践证明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自然班内”学生自主、动态分层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通过实施学生自主、动态分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区别对待,最大限度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继而达到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总之,英语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动态分层模式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创新,但随着中职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进一步科学化和全面化,分层教学必将有广阔的发展。

参考书目
[ 1 ] Sheehan, P.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9.
[ 2 ]甘丽华. 高职应用英语学生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J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2-14
[ 3 ]关红峻. 英语分层教学影响自主学习的实验研究[ 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8,(6)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