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进行开发建设。作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自从被纳入课程之后,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课程开发建设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现在以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初中教学实践为例,针对中小型城市初级中学,学校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建设中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为课程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城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开发;教师素养
前言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被视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在逐步发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这是课程结构的重要突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成果。然而对于城市初中教学而言,如何结合本地市地域特点、教育发展现状、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开发建设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促进教师素养的提升,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是一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论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诞生与发展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该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1]“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2]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年9月,在国家级实验区开展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到2005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广和实施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关系及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课程。它强调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习运用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经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和实践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该课程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也不是其他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更不是基于学生兴趣和爱好的课外活动,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独立的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具有特定教育功能和价值的课程,是与其他课程具有一定联系性并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特别是对于中小型城市初中的课程开发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城市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将生活情境转化为探究主题,通过研究性学习、服务学习、实践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的课程。
二、城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建设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利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3]作为中小型城市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是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依据近年来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际情况,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需要注重以下两点:
1.课程实施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多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课程改革实际上是一种“扬弃”的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中,课程的实施者首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要转变课程观念,教师的课程观念转变了,才能形成合理的课程意识,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另外,教师在进行观念转变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目标不是提前确定的,而是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并且生成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由过去的课堂设计者、主导者、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转换成为课堂的指导者、管理者、积极的旁观者。在学生进行活动时,教师结合实际状况对学生进行具体地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需要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程,更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建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在开发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课程实施者要对当地的社会环境进行调研。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社会各种群体的协助。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将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协调统一,发挥最大的效用,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合理设置。其次,课程实施者要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使课程的设置获得家长的支持。在开发课程的调研活动中发现,有些需要节假日参与的社会实践类课程,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较差。其主要原因是家长对于综合实践活动不了解,认为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会影响学生的休息和文化课成绩。针对该情况,在新生入校之际,学校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专门为家长开办了“如何配合学校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讲座。利用家校联系的平台,向家长讲解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引领家长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另外,学校不断规范学生绿色评价考核细则,为每个学生建立活动档案,记录学生的活动轨迹,逐步建立合理完善的活动评价体系,有效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顺利实施。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素养的提升策略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课程研发、资源整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需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实施者——教师而言,是面临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新的挑战。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对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自身的综合素养也会相应地得到提升。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要想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教师在多方面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作为一线教师,平时所教授的学科课程是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学情来备课。学科知识的逻辑性强,并且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综合实践活动课却没有上述优势,课程的特点是让学生活动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知识。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地域特点、学校实际、学生现状去自主研发。比如学校以孙俊坤老师为首的课程开发团队,结合自身的围棋特长资源,研发了“围棋世界”这门课程,他们根据学生现状开发了相应的活动教材,制定了规范的课程章程,教材新颖,活动章程严谨,趣味性强,又具备综合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课程开发建设能力,为其他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提升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赋予教师全新的角色,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也会随之提升。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为了引领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需要教师针对与课程相关的资源进行合理地整合。比如在学校地理教研组王敏老师带领下,教师们开发了“新乡任我行”这门实践课程。该课程的开发理念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新乡市区的交通概况、公交线路、公共交通运行的实际情况,倡导低碳出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等。在王敏老师的组织下,课程开发团队进行了深入调研。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地理知识、环保知识、安全知识等方面,进行了资源整合,开发出了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实践课程。该课程经过两年的实施,参与活动的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新乡市区的交通线路,增强了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提升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弊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既然课程不同于单纯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内容的设置要面向学生相对完整的生活领域,这一定程度上就增加课程开发的难度。一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相对完善的课程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依靠单个教师的力量去完成,也是不太现实的。这就需要课程开发者组织多学科教师,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团队成员需要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开发过程中,团队成员要分工协作,甘于奉献,形成良好的开发氛围。另外,参与开发的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具备特色的实践课程。比如学校理、化、生教研组的开发的“神奇的科学实验”课程,课程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除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师外,还有专门从事实验教学和器材管理的部分教师。团队成员均主持或参加过基础教育课程的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具备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各学科教师相互研讨,相互支持,大胆质疑和探索,思想相互碰撞。通过实践课程的开发,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又进一步得以提升。
结语
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作为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北依太行,南邻黄河,坐落在牧野大地之上。近年来,学校以“德行天下”为校训,在“弘德”文化的熏陶下,教师儒雅,学生文雅,校风淳朴。在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评比中成绩优异,获得三项省级一等奖和十一项市级一等奖,获奖总数目高达27项,位列新乡市同类学校之首。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在课程活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作为一所中小型城市的初级中学,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学校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希望能为同类学校提供些许帮助。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学校将依据现有的教师资源、地域资源、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打造富有特色的融文化、生活、自然、社会于一体,具有实用价值的一系列课程,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校园化的步伐,充分发挥综合实践的作用,继续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01-07-27(2)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9,79,71,81.
[3]教育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Z].待发布修改稿.教育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Z].待发布修改稿
个人简介:赵振亚,男,汉族,1970年1月出生,河南新乡人,大学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