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共赢文化

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共赢文化

作 者:罗冰清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快餐正越来越多地被大家所接受并逐渐融入了公众的生活,成为日常餐饮选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快餐行业的崛起和不断变更俨然成为中国经济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新态势。在繁华的商业区,消费者常常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肯德基快餐店与麦当劳快餐店往往是“相伴相生”。然而仔细研究会得出两家快餐巨头实施的相邻经营并非偶然。本文通过分析肯德基和麦当劳经营原则,探讨其背后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肯德基;麦当劳;商圈理论;跟进策略;资源优化

据统计肯德基在中国已有超过4500家店铺,而麦当劳门店虽然稍逊一筹,但也超过了2000家。并且两家都定位在“快速+消费+饮食”,可以说肯德基和麦当劳是一对十足的竞争“冤家”。那两家同性质的快餐店,为何选择开在一起呢?按理说,存在竞争对手本该避而远之,然而这样近距离直面“冲突”,目的是什么?肯德基和麦当劳的一系列问题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商业逻辑?
一、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模式形成
1.模式形成的缘由
哈佛商业评论员大卫·贝尔 (David E. Bell)曾经在分析快餐行业现状时分享一个故事:有一对兄弟卖豆腐,每个兄弟都经营一家豆腐店,而且是在距离较近的地段,但哥哥卖的豆腐硬质饱满,弟弟卖的豆腐柔软酥口。最初顾客都选择弟弟家的豆腐,后来发现软质的吃久了就渐渐乏味了,于是哥哥的店开始生意兴隆起来,后来前往两家店的顾客渐渐达到了一个平衡点(当然消费者也愿意选择该区域买豆腐,因为可选择空间大)。
2.商圈理论
其实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关系也是如此,既是竞争,又是互赢。两者关联中产生一种商圈理论。(在理论上,商圈也称购买圈、商势圈,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内,以商场或商业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形成辐射,对顾客形成吸引力的一定范围或区域。)消费者在饮食选择的问题上较为敏感,而对于“哪里有肯德基或者麦当劳”则存在较低的疑虑。因为几家快餐消费店相邻经营,则会产生共生的商圈,商圈的出现会留给消费者深刻的印象。于是顾客在面临抉择饮食问题时,第一时间便想到那条街,想到那条街上有n家店。这不但不会使彼此产生竞争,使对手销量降低,反而会使二者的销量多于各自开店的销量。所以麦当劳和肯德基选择相伴经营,构成一个小型商圈。
二、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商圈构建分析
1.商圈搭建原则
商圈的形成存在新的生态经济,它的变更带动着模式的转换。所以我认为商圈在搭建过程中应当遵循几大规则,分别是:划分商圈——通过打分来确定类型;选择商圈——保证开一家成功一家;采集数据——进行严格聚客点测算;规划商圈——用聚客点衡量成熟度。
2.构建商圈四大阶段
第一,在划分商圈阶段。肯德基和麦当劳注重严格选址过程,当计划选择某城市时,它们首先会通过选址决策小组来收集该区域的资料。其次根据数据规划商圈。商圈规划采取记分方式,例如,这个地区有一个大型商场,商场营业额在100万元算一分,500万元算5分,有一条地铁线路加多少分,有一条公交线路加多少分。通过打分把商圈定位几大类型,以北京为例,有市级商业型(西单、王府井等)、区级商业型、定点(目标)消费型、还有社区商务两用型等。
第二,在选择商圈阶段。肯德基和麦当劳核心在于精确,立足于开一家成功一家。在商圈选择的标准上,一方面要考虑餐馆自身的市场定位,另一方面要考虑商圈的成熟度和稳定度。
第三,在采集数据阶段。肯德基和麦当劳运用聚客点测算法则。选择成熟的商圈,努力争取在最聚客区域开店,防止“一步差三市”现象出现。
第四,在规划商圈阶段。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开发部门投入巨大精力。公司人员跑遍所有区域,对不同时期基础建设的变化以及偏僻路段都了如指掌,开发人员根据数据判定各自的商业环境特征。因为肯德基与麦当劳市场定位相似,顾客群基本上重合,所以消费者常见的麦当劳和肯德基相邻经营,其实属于双方采取的跟进策略。它们在规划商圈时同时注重聚客点的选择。因为一个商圈有没有主要聚客点是这个商圈成熟度的重要标志。
三、商圈理论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在很大程度上,同行之间其实是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竞争对手之间不是消灭竞争,而是走向“竞合”。选择良性竞争才能做大市场蛋糕,共同发展。合作竞争并不意味着要消灭竞争,它只是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促使企业间的关系发生新的调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企业都存在各自的优劣势。就像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两者在竞争中互相提升自己的实力,在竞争中甩开和其他对手的差距,使双方在竞争格局中赢得先机。从更大视野来看,商业世界其实更应该是一种共赢文化,只有共同把蛋糕做大,才能实现多赢。小成功靠朋友,大成功靠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