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90后大学生党员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其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事关党的灵魂、血脉和生命。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出现了一些与时代发展不相符的问题,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多数是理论层面上的。笔者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基于现状分析,从柔性管理的角度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柔性策略
根据中国教育报的数据,高校每年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数量均超过当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的1/3,大学生党员成为共产党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当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出现了一些与时代发展不相符的问题。基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分析,针对大学生党员这一群体特点,从柔性管理的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一)西方意识形态的思想渗透使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仍是主流,但不同制度模式、发展道路的博弈更加激烈,全球各领域全方位竞争日益突出。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制度始终抱有“冷战”思维,“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未曾停止,他们利用科技和经济的优势,借助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为方式,尤其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文化的渗透,企图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成资本主义式的,从而在不动声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事实一再证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大学生党员的信仰是否坚定,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成为了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为大学生党员理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从严管党治党,首先就要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提高和改进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促使其自觉补足精神之“钙”。
(三)保持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时代特征迫切要求把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在这个经济富足、思想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90后这代大学生未经历艰苦的革命年代和改革开放,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全面了解,缺乏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学习和理解,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感受不深,加之负面消息通过各种媒体随之传播,导致这一辈人对党的感情不深。相反,他们[1]关注自我、追求个性,考虑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一)重前期发展,轻后期教育的管理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在人数上虽然有所控制,但是不同于革命战争和改革开放年代,和平年代90后大学生经历的考验太少,入党前的政治审查指标过于单一,政治标准难以考量,所以在发展大学生党员问题上虽然经过严格把关,但在政治信仰方面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加之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党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的自觉性相比过去党员相差甚远。[2]长期以来,学生党支部又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大多放在大学生党员前期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大学生党员后期的培养与管理,对学生党员的要求较之入党前放松,甚至出现了入党后再无教育的现象。
(二)单一的教育形式和单纯的理论教学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受传统的教育体制影响,高校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至今仍占主导地位,主要表现为目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多数采取课堂培训形式。 [3]传统教育内容“拔高”和不接地气,理想信念教育“入脑入心”程度受到限制。90后的大学生思维活跃、见多识广、追求个性,单一的课堂培训方式和单纯的理论教学不易被接受,实教内容过于抽象、虚化,导致灌输式变填鸭式,其理想信念教育的自觉性进一步弱化了。
(三)狭窄的理想信念教育舆论阵地覆盖面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了以网络、信息为特征的“e时代”,网络正迅速地渗透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力量。惯性教育模式下,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观念较时代发展略显保守。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党员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一般来源于思想政治课老师、辅导员的“说教”。
三、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柔性策略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党员理想信教育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紧靠传统的刚性模式是不够的。从心理学和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柔性地引导,可以激发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积极主动性,把理想信念教育的组织需求转化为个体需求。对此,提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柔性策略。
(一)抓住90后大学生的兴趣焦点,提高课堂理论教学效果。就算是新形势,也不可否认课堂理论教学的必要性。如何使90后的大学生在充满诱惑的现实环境下,让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变为其个体的内在的需求,关键是如何提高党课的魅力。抓住90后大学生的兴奋点,以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入手是加强理想信念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切入点。比如,湖南的高校可以结合地域特点,在讲党的指导思想时,可以结合湖湘文化讲解毛泽东思想;或者用《建党伟业》这样好的文艺作品为引领,形象化、视觉化地还原党的历史。
(二)以素质教育活动为载体,创新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倡导素质教育以来,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中,与红色文化相比,西方流行元素成为了校园活动的青睐者。举个简单的例子,校园歌手大赛中,英文歌曲和现代流行乐成为主流,红色歌曲却没有一席之地,这与七八十年代的校园文化形成鲜明对比。笔者认为,党团部门应通力合作、整合资源,丰富大学生党员的活动形式,将党性教育融入丰富的校园活动中。(三)采取润物无声的文化渗透,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化。众所周知,理想信念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的意识形态工作中不断渗透才能实现春风化雨。首先要更加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后期教育,将党员的教育日常化、经常化、制度化。其次,重视专任教师在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尤其是教师党员,要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典范,成为宣传党的思想的勇敢的螺丝钉,不仅教书更重育人,为此,还要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和模范党员形象。再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如在学生的寝室、教室、食堂、活动室设立宣传栏,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以新媒体为介质,打造理想信念教育的红色阵地。抢占舆论宣传的制高点,要将新媒体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阵地。比如将[4]网络技术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效结合,利用网络的及时性、便捷性、开放性,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网络教学与互动。又如建立以微信为载体的新型服务平台,使学习教育、信息交流、分享讨论冲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开启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新模式,鼓励大学生党员在此平台进行微感言、微故事、微视频等党员教育作品的创作,过新媒体打造大学生党员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红色阵地。
(五)以朋辈先进为实例,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从建党以来,我党人才辈出,先进典型也是层出不穷,革命年代的刘胡兰、江姐,新中国建设年代的孔繁森、焦裕禄等,每年三月份更是定为了学习雷锋同志的雷锋月,这些人激励了一代又代人投身到党的事业中。对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来说,学成雷锋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然而朋辈的先进典型恰恰可以拉近他们与榜样间的距离。因此,要注重挖掘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如:援疆工作者、最美乡村教师、大学生村官等,倡导在校的大学生党员积极向这些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优秀校友学习,树立崇高理想,将自己的发展与党的事业紧密结合,鼓励其毕业后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参考文献
[1] 王莲华. 创新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基于对全国18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9): 72-79
[2] 张霓.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 今日湖北?下旬刊, 2013, (11)
[3] 张涛. 高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文教资料, 2015, (06)
[4]许敏, 杨春, 许婷, 邓吉祥. 90后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 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