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读后感
姚 彤
(吉林省白城市毓才实验学校 137000)
从参加工作到现在,读过不少书籍,有关教育,有关心理。有些书读过了,随风而逝;有些书读过了,留下了一丝踪影。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却留存心底。书中直白而简约的文字、生动而翔实的案例,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得到启迪,受益匪浅。今天我谈谈书中的第二十九条建议“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给我的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怎样把一群坐立不宁的, 好奇心很强的孩子吸引到教师的身旁?当你向学生讲授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 而他们脑里却想的是有趣的,激动人心的事情的时候, 你该怎么办呢?作为一名高中的英语教师,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个问题的棘手。
本学期, 我担任高二四班和五班两个普通班的英语教师。在接课之前, 为了熟悉学生, 我拿到了两个班级的成绩单, 有了简单的了解。 前两节课, 进行得很顺利。 读读单词, 背背短语, 整理整理笔记, 看似毫无问题。 然后第三节课, 我给学生发了一篇我认为相对简单的阅读理解,想摸摸学生的底。在做题之前,我把文章中关键生词的含义领着全班背了几遍。一篇阅读理解高考要求8分钟完成,我给了学生15分钟时间去做。 在班级巡视的过程中, 让人头疼的问题出现了, 一个班级至少有一半的同学不动笔。我课下问了几个在班级成绩还算不错的但英语偏科的同学, 他们的回答基本是这样的:老师, 我从初中起就不会英语。老师, 我不爱背单词。 老师, 英语太枯燥了太难了, 对于我来说这是天书啊。学生们的抱怨让我深思。比如说, 二年五班的花望晨同学, 理综最好可以达到270多分, 而英语基本上就是40多分。 课下我俩聊天的时候了解到, 他从小学开始就补习英语, 整个一本新概念早就学完了, 却什么也没记住没学会。 导致现在一看见英语就头疼,上课无法集中精力, 背10个单词至少要一个小时时间,第二天早上醒来一个也没记住, 所以, 畏惧, 自卑, 厌烦。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条建议中也恰好帮助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认为作为老师至少要明白, 要吸引学生, 就要懂得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 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学生喜欢了解他们的教师,更喜欢与自己有共同爱好的教师,能走进他们生活的老师才有可能成为他们的楷模。
一、优化课堂,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学地主动,提高效率。学生英语成绩一旦落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上课不集中精力听讲,而且还会在课堂上捣乱,使教学受到影响。为了让他们逐步的喜欢上英语、学英语,我采取了由易到难的方法,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这门语言。英语差的孩子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我总是面常笑容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两个词而激动,我也为他们的一点点的进步而兴奋不已。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易于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帮助学生持久记忆。在做课件时, 我会应用与文章相匹配的漫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促使学生愿意学。例如:在复习There be句型时,先设计一张幻灯片为park的基础图形,然后,讲“There is a tall tree in the park。”就在park里添加一幅画有树的图;学There is a boy under it。就将画有a boy的小图添加到tree下,这样,学到哪里就添加到哪里,争取让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不走神。
三、明确学习目标,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一个人对学习是否专注,往往与其学习目的是否明确有很大关系。如果他对学习的目的很明确,他就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有效地继续学习。所以, 我会帮助学生制定短期的学习目标。 比如, 我们每天背15个英语单词, 一个星期5天,短期目标是75个单词等等。 我认为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 最终一定会有质的变化。如果学生自己制定的目标不切实际, 还要帮助他纠正。 二年四班有个同学, 叫董志成, 英语成绩在60分左右。 有一天他告诉我他的目标是把一本小字典背下来, 我知道对于他的程度来说, 难度太大, 不容易坚持。 所以, 我在不打消他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的同时, 让他把这个大的目标先暂时放一放, 从初三九年级单词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还有很多,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叹:“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和实践家。”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更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要坚持每天读一些,方便自己以后的教学。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而我也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