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给他们一份心灵的呵护——浅谈粤北山区高中留守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对策

给他们一份心灵的呵护——浅谈粤北山区高中留守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对策

作 者:高春阳

给他们一份心灵的呵护
——浅谈粤北山区高中留守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对策

高春阳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流动的加剧,山区留守学生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留守学生,受家庭环境、心理因素的影响,出现叛逆心理、自闭心理是常见问题,怎样克服这些心理问题,给他们一份心灵的呵护,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
关键字:留守高中生;粤北山区;心理问题;对策

粤北地区泛指广东省北部,以瑶族、壮族、汉族聚居为主,属于粤、赣、湘、桂四省的交界处,东邻大庚岭、北接湖南郴州,西与广西加州相邻,其地多以山区为主,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故属于留守青少年聚集地区。这些地区普遍存在教育资源薄弱、教育环境复杂,教学水平落后等问题,尤其对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留守学生问题较为突出。
一、关注留守高中生
留守学生的概念源于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或从事经商等其他活动且被迫留在家乡的儿童,这些儿童与父母见面的频率为每两个月一次或更少,与代理监护人一起生活或自我照顾的,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1]而留守学生是指留守儿童六至十八岁的在校学生;留守高中生则特指高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即十五至十八岁期间的留守儿童。留守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心理、生理上都经历了快速发育期,无论学生自身因素、还是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都容易出现不和谐因素,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二、粤北山区留守高中生心理现状
我国粤北地区作为四省交汇之所,是我国劳务输出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留守儿童聚居的地区。粤北地区由于山区较多,交通不便,是广东省境内的经济落后地区。经济落后制约了教育的发展,粤北山区高中学校较少,适龄学生入学率不高。且受劳务输出思想的影响,留守高中生对升学前景并不看好,且绝大多数留守高中生存在辍学外出务工的思想。由于思想状态不稳定,导致留守高中生的思想波动较大,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较大。
高中阶段是青春期发育的顶峰时期,迅速的生理发育使得高中生渴望扩大交际圈、开拓视野,渴望与社会接触,更渴望拥有成人的生活,不受约束。但同时,高中生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喜欢自作主张,渴望独立。留守高中生不仅具有非留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同时也具有留守儿童的特殊心理表征,是一个内心矛盾突显的群体。
(一)沉迷、孤僻心理
不少青春期的高中生都存在这种心理,但山区留守高中生身上此类问题更加突出。为交流方便,很多外出务工的家长为孩子购置了手机或电脑,并开通网络,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高中生为摆脱现实生活环境的不如意,进而沉迷网络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脱节,使其性格越来越孤僻。
(二)自卑、自闭心理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落后,令很多生活在山区的留守高中生形成自卑心理。总体表现是缺乏信心,不仅是学习上缺乏信心,也极少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或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自卑心理的学生导致两种极端的行为:一种是向自闭心理发展,不与人交流,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另一种是急于摆脱当前经济现状的心理,具有辍学务工的强烈诉求。
(三)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也是当前留守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在粤北山区,由于大量的劳务输出,留守高中生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而留守高中生中的逆反心理也成为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受约束、叛逆、以自我为中心等抗拒心理。一些高中生为赢得父母的关注,故意采取叛逆行为,以使家长能够多关心自己、呵护自己。但这种心理一旦没有及时得到满足,不良情绪便会变本加厉。久而久之,形成了性格的一部分,甚至扭曲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粤北山区留守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通过改变教育环境、革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方法,以及校家联合等策略,坚持呵护学生的心灵,以切实解决粤北山区留守高中生的心理问题。
(一)倾听心声,营造教育环境
留守高中生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中,以逆反心理和自闭心理两个极端性格最为严重。无论是家庭教育环境还是学校教育环境,都缺少了倾听学生心声的环节。作为高中生渴望被理解、被呵护是其基本的心理诉求,尤其作为长期缺乏父母呵护的留守高中生,与父母交流的缺失是其成长过程中的遗憾。而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弥补,也就是增加师生平等交流的机会,便于教师找到学生自闭心理和叛逆心理的形成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二)因材施教,改善教育方法
留守高中生仍然存在个体差异,是这教育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从学生的个体情况来看,对于自闭心理和逆反心理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自闭心理的学生可多倾听心声,增加社会实践和合作学习机会,旨在促进自闭心理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存在感。对于逆反心理的学生,则需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减少或避免在公共场合对学生的批评,以表扬激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尊重学生,完善师德修养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完善师德修养的基础。首先,从“管理”学生的理念转变为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的理念。作为粤北山区留守高中生,普遍存在信任感缺失的心理,尤其是对成年人的信任度较差。赢得学生的信任,是教师所面临的第一步。其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倾听、沟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诉求,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诉求。另外,为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师德,以感染学生。
(四)校家联合,引导学生自制
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初步形成,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督促学生自制、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由于粤北山区留守高中生的家长外出务工地点分布全国各地,且工作时间不固定,为方便构建校家联合机制,由学校构建家长微信群、家长QQ群,以及短信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
从粤北地区留守高中生反映出的种种心理不适应症来看,这些留守高中生不仅具有农村学生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外,还具有孤僻、偏执等性格,形成了山区留守高中生特殊的心理行为。针对这一问题,需要从教育环境营造、教育理念革新、师德修养,以及校家联合四个方面来解决,以心灵呵护为目标,完善育人模式,才能真正解决留守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周汉平.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与相关对策思考[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0(9):92-96.
[2]延艳娜.留守高中生的认知闭合需要与其人格发展的关系研究[J]. 新乡学院学报, 2015(10):60-64.
[3]熊媛媛.浅谈学校应如何做好留守高中生的教育工作[J]. 新课程:中学, 2014(12):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