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等重要职能,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高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受经济思潮和西方文化的多元化影响,出现了一些腐蚀和削弱高校党务工作的思想倾向,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现状,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的保障机制。
一、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时代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物质利益驱使的大环境下,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取向存在着容易发生扭曲的风险。大学生和青年教师这一群体,一方面由于年轻对新事物的辨别能力不强,另一方面甚至有出国留学经历的教师不在少数,他们对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对立的思想观念“不反感”,并尝试接触。加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西方反华势力输送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提供了便利,意图消解高校大学生、青年教师对社会主义国家和执政的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制造思想混乱、社会动荡,最终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以上种种迹象表明,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任重而道远。
二、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现状
(一)存在党务与行政工作“两张皮”现象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政治核心,界定的是“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参与讨论决定行政工作的重要事项。正是这样的角色分工与职责定位,基层行政单位执掌着教学、科研、学科、人事、财物等“实权”,而基层党组织则从事着思想政治、统一战线、党风廉政、工会社团领导等工作,成为人们眼中的虚职。具体党组织对行政事务参与到什么程度、如何参与不是很明确,导致高校基层党务工作找不到着力点,存在着“就党建抓党建”、党建工作和科研生产“两张皮”的现象,难与学校教学工作相融合。
(二)存在着对党务工作认识不清晰的现象
高校从事党务工作的同志同时具备者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他们是各个专业、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但是这支队伍中专门从事党建研究这方面的人员相对比较匮乏,部分高校党务工作者对基层的党建工作认识比较模糊,一提到党务工作就认为是开开会、搞搞学习,围绕学校发展、科研生产、人才培养等方面,超前谋划和主动思考党建工作做得不够,缺乏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活动载体,组织活动不活、活动形式不新、活动内容不实,党建工作缺乏感召力、影响力和针对性,绝大多数基层党建工作处于被动应付,难以真正围绕中心、服务院所发展。
(三)存在着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弱化的现象
由于个别党员的党性意识淡薄,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极个别的党员自律意识不强,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严重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高校中也有部分党务干部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把党务工作看成软指标、弹性工作,把行政工作放在首位,认为党务工作可做可不做,有“懒政”、“怠政”现象,也有少数党务干部说一套、做一套,缺乏人格魅力,在群众中没有威信和话语权,导致群众对党组织缺乏认同感。
三、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保障机制
目前,就高校而言,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高校已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但由于形势的发展变化,或多或少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要通过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等途径来提供保障。
(一)加强队伍建设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各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和党员队伍,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首先,建设一支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精干高效的党组织书记队伍。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责任意识角色作用如何,势必直接影响到高校全面建设的力度和效果。通过加强各级党组织书记队伍系统培训不断提高党性素养与整体素质;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保证待遇问题,优化和稳定队伍结构;进一步抓好党建责任体系建设,层层传导压力,全员联动,形成合力。其次,建设一支纯洁、先进的党员队伍。党组织的先进性是通过千千万万的党员得以体现的,党员队伍是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基础。让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落细,从严发展党员,严把党员“入口关”,从严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促进党员意识提升,激发党性活力,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严格执行党的纪律,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为确保各项党务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制度建设是保障。事实上,高校党务工作之所以难以找到着力点,关键是缺少一定的章法。加强制度建设,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二级学院党组织负责人有权“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通过细化党政联席会议的议事规则,明确书记、院长职责,党政职责分明,充分发挥党政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确保基层党组织在基层决策的政治方向和领导核心。健全党内生活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此次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旨在推动学习教育从集中性向经常性延伸。抓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落实,通过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加强阵地建设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是筑牢我党在高校的执政之基,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保障之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建设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综合阵地。首先,要在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寝室、办公室等教师和学生经常活动的地方建立党员活动中心,并按照教职工党员每人每年不少于200元,学生党员没人每年不少于100元的标准,为党员教育搭建平台,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其次,抢占新媒体下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舆论阵地,建立网络条件下,师生党员学习、教育、管理、互动的平台,站稳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战场, 推进基层党组织成为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政治核心、服务核心。
参考文献
[1]杨斌, 姜义军. 强化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着力点[J]. 世纪桥, 2014, (12): 85-86
[2]林西平, 杨红波. 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路径思考[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5(1): 116-119
[3]龚建勤. 浅谈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J]. 世纪桥, 2012, (7): 79-8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保障与运行机制”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杨晓溪,女,政工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组织人事部组织科副科长,研究方向:党建管理、党员教育,
通讯作者:黄惠勇,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方向:党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