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

作 者:黄 怀

(贵州省大方县第一中学   551600)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毋庸置疑,新课程改革受到教师们的欢迎,通过新课程的培训后,教师们在接受新课程理念后,开始尝试将新的理念溶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面对高中生物知识内容的增加而课时紧张的难题,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们探索的课题。我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与同行们交流的心得体会,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活动,编写探究学习卷,引导学生进行模型建构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因此,在课前教师有必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本活动,编写探究学习卷,预处理在探究性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而学生作为探究式学习的主人,根据教师提供的探究学习卷,可以自行地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并最终能建构知识模型。因此编写探究学习卷有利于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写课堂探究学习卷,整理探究性学习的活动过程:首先结合日常生活知识,组织学生讨论在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接着使学生了解在人体中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主要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了解它们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途径;然后,进行血糖激素调节的“糖卡”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激素的调节如何保持血糖的正常值;最后,引导学生自主建立调节血糖平衡的模型。
  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感受发现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任务是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能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路去探索生物科学的奥秘,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生物科学素养。
  案例3: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人教版)“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的教学。
  新课程把本节单独列为一节,从内容上看似乎很少,但是却很有探究价值。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那它的边界是什么?细胞膜是否真的存在?由于细胞很小,显微镜只能看到细胞之间有一个界限,无法直接观察这个边界是什么。能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细胞膜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尝试;选择鸡蛋作为探究的材料,让学生先观察蛋清和蛋黄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学生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细胞膜的存在;然后引导学生在去掉蛋清的情况下,用筷子轻轻接触蛋黄,学生可以看到蛋黄向内凹陷,有弹性,这时学生的探究欲望被调动起来,积极性很高;最后引导学生用力捅破蛋黄膜,学生发现蛋黄流出来。通过以上实验观察,学生能真正地感受到细胞膜的存在。对于细胞膜的功能,尝试让学生分组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出假设,如何选择材料、用具,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对结果进行预测。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去发现细胞膜的功能。学生通过以上一步步的探究,体验了探究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拓展了思维空间,也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丰富了情感体验。
  三、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从上好第一堂课入手
  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学生认识、了解老师更加重要,能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的教师,对以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第一次亮相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素养,学生会充满自信地学习这一学科。但是去怎样上好第一堂课?“教无定法”,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个性特征选择适合充分展示自己方法。
  我为上好第一堂课曾向多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然后综合每位前辈的经验与自身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备下了第一堂课。介绍了生物学的广博与发展现状、前景,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举例,大胆说出自己对生物学的看法,赞扬每一位敢于站起来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的每一位同学。为确保以后教学工作的高效进行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三个要求:(一)课堂要求:精神饱满, 工具齐备(教材、笔记本、经典习题收集本),勇敢的心,普通话(注:每次上课之前,科代表会将课堂要求写在黑板上)。(二)作业要求:诚实(即独立完成),按时如数如质,细心;(三)考试要求:诚实,细心,不留题。对于每个要求中的每一项内容,都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谈自己的切身体会,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经验教训。微笑、真诚和热情换来了第一次亮相的成功。为后来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与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应以教材为凭借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确定出“最近发展区”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目标。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学案的练习上既要达到基础教学目标又要达到启发学生发展性思考与加深拓展的要求。总体上教师要求全部学生做好“A组”基础概念题大部分学生开动“B组”理解加深题少部分高层次学生自主做“c组”应用综合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的进行练习思考让每个学生“跳一下都可以摘到果子”。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的思考问题可具有开放性对不同学生回答的个性答案教师都应当给予鼓励和支持。对平时不善于言谈或胆小的学生尤要多加锻炼先让他们在善谈者的示范下潜移默化锻炼胆量逐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高中生物新课程课堂的教学要求由注重教师“教”转向注重学生“学”;由注重学习系统化知识转向注重学习生活化的知识;由注重知识的强制性接受转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与建构;由注重统一标准转向关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和在实践中学习的探究学习能力。以此为主导思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要求,提高高中生物新授课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