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有待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有待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作 者:薛丽红

(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   050000)

  [摘要] 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需要,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责任;职业教育是保证教育公平、协调发展的需要,承载着满足个性需求的责任。而职业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却暴露出基础薄弱、投入不足、设备简陋、师资短缺、教育质量不高等特点,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健康发展  内外因素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诸如:基础薄弱、投入不足、设备简陋、师资短缺、劳务市场不健全、教育质量不高等等,一些地区甚至出现“滑坡”,招不来新生、留不住老生和“两多两少”(班级多、人数少;教师多、学生少)的畸形局面。
  现将不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分析如下:
  一、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上存在弊端,抑制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活力
  从领导体制看,从中央到地方多头领导,各成系统,政出多门,互不沟通,措施不协调,难于统筹规划;部门管理、条块分割形不成规模教育,造成教育投资上的浪费。从职权分工看,高、中职教育是政府或部门直接办学,学校成为政府或部门的附属单位,不仅学校的人、财、物都由有关部门管,而且办学过程也成了执行一系列行政命令的过程。这样的模式遏制了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的积极性,影响了办学质量,使高、中职教育的发展“繁荣”中潜伏着危机。
  事实证明,高、中职教育要坚持以地方为主,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扩大学校自主权,选配好领导和管理人员,改善管理方式,引进效益机制和竞争机制,建立起综合管理与分工负责,集中决策与区别对待相统一,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
  二、高、中职教育经费紧张,投入不足,影响了教育环境的改善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育经费短缺是中国教育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高、中职教育经费更是捉襟见肘,而职业教育几乎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发展。同时职业技能训练要求高,投资设备大,实验实力消耗多,人员编制、校舍面积、各种设施的要求高于中学,一般相当于三至五倍。专业设备、实习基地等经费没有固定的来源渠道,甚至是靠“化缘”过日子的。我们知道,经费对办学有着重要意义,没有经费就没有基本的办学条件,也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同时,由于对教育发展所能提供的财力相差甚远,自然造成不同地区职业技术教育投入的严重参差不齐,反映在教育质量和效益上严重的不平衡,教育规模和教育实际水平很不一致,形不成良性循环。
  为此,我们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充分认识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特殊人才”的特点, 用法规保证职教经费,要采用必要的措施,筹措资金,如征收职业技术教育附加税,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基金会,增加对职业技术教育经费的投入。同时,职业技术学校内部也要挖潜,如实行联合办学,变纯消耗型实习为生产型实习等,提高办学效益。
  四、办学思想陈旧,教学方式僵化,难以培养出新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办学思想上没有脱离普通教育的模式。(二)学校布局不合理、分散、规模小。(三)专业设置没有依据经济发展和人民的致富要求,与经济发展不适应,缺乏地方特色。同一地区专业设置重复,形成争生源,争基地,造成人才越多越培养,越稀少越没有的供求不平衡局面。(四)课程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公共课开得过多,专业课开得太少的情况。(五)实习条件差,仪器设备落后,现有设备利用率不高,由于使用制度约束或者是设备陈旧脱离现实的原因,实训室开出率普遍较低,由于实习、实践环节跟不上,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能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六)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由于教育经费与通货膨胀的两面夹击,使得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工作核心发生倾斜,开展一些与教学毫不相干的创收活动,开办一些“短平快”的收费培训班,以便获取一些“近利”,以解“近忧”。这种急功近利,行为短期的结果就导致了当前社会上和某些学校出现的“重商轻教,厌学弃教”、“本职工作不本职,基本工资部基本”以及在人才使用上的“英雄无用武之地,用武之地无英雄”等怪现象,这种怪现象又导致了学校教学的僵化和教育生产力的萎缩。
  因此,各职业技术学校及主管部门要从职业技术教育整体功能和基本特征出发,在培养目标、学历规格、智能结构、专业设置、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建立起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特点的教学体系,把职业技术学校真正办成“专门人才基地”。
  五、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改善不配套,制约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外部条件主要指企事业单位和劳动人事管理部门、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忽视?这关系到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直接影响到职业技术教育的兴衰。
  很多年前《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指出“在改革教育体制的同时改革有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一切从业人员,首先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要象汽车司机经过考试合格取得驾驶证才许开车那样,必须取得考核合格证书才能走上工作岗位。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法规,逐步实行这种制度”。这是一个很好的构思,但教育界人士无权、无势、无钱,喊得再急切也起不了决策作用,所以这么多年下来也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建议计划、劳动人事部门设立专门人才预测机构和职业指导机构,掌握准确的人才统计资料,向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和办学依据,使职业教育培训与就业安置结合起来,减少办学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