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历了儿童期、少年期,正大规模进入成年期。独生子女的成长轨迹时间节点折射了其婚恋观的转变,虽然目前独生子女已成为适婚人口的主体,但独生子女婚姻现状依然严峻。关注和研究独生子女的婚姻问题,不仅对政府部门适时调整生育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指导和处理独生子女的婚姻家庭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家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婚姻现状
当代的独生子女中,就有许多的生活婚姻问题,他们深受教育、家庭、社会的影响,导致他们对于婚姻的观念和认识就与普通家庭的子女有所不同。杜林和风笑天指出:独生子女婚前同居比例较高,而其对婚姻价值观念与非独生子女并无较大差别。黄鹏在《独生子女育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无显著差异》中也提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无显著差异,其中有些独生子女存在与非独生子女的个性差别的,主要是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如有说独生子女婚姻价值观念与非独生子女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还有已婚独生子女在独立生活能力方面与非独生子女相差无几的。
所以,研究独生子女的婚姻问题具有其必要性。并且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独生子女的增长比例会逐步下降,而如今存在的大量的独生子女是处于一个我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婚姻观念是对我国近30年来各种变化的一种映射,十分具有研究价值。
二、当前独生子女婚姻状况所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环境及家庭教育模式下,独生子女婚姻观念具有其独特性
由于独生子女深受家庭教育影响,在家庭中以他们为核心,致使他们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造成他们的婚姻生活或者是对婚姻的憧憬中有一种利己思想,这体现在他们往往对婚姻伴侣有严格的要求,而对自身要求极低甚至没有。在组成家庭方面,他们期望自身能占据家庭的主导地位,控制家庭的各个方面,这就使他们的婚姻生活容易爆发矛盾和冲突,所以他们的离婚率往往高于非独生子女,或者是他们因此无法找到合适的伴侣。
(二)未婚独生子女对于未来婚姻生活缺乏对现实的考虑
独生子女未来的婚姻存在着许多潜在问题,如绝对的感情至上,或者是因为一点点的性格不合,就产生激烈的矛盾等等。然而就算接受了高等教育,许多独生子女依然有着幼稚甚至是荒唐的想法,但是却也有着不同于非独生子女的观念。他们更注重于对方是不是合适自己,不在乎对方所处的家庭模式、文化程度,甚至是目前的经济状况。这种以浪漫主义为主导的想法普遍存在于一定数量的独生子女中,这往往导致独生子女因为爱情失败而改变自身的婚姻观念,产生较为不同甚至极端的婚姻观念,例如唯利主义,过度开放的爱情观念等等。
(三)已婚独生子女对婚姻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观念
已婚的独生子女不同于未婚独生子女的地方,在于他们有过婚姻的经历,积累了一定的婚姻生活的经验,他们会更多地站在了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更能理解对方,从而也促进了婚姻关系向前发展。但也因为独生子女这个特性,使得他们的离婚率也相对更高,婚姻状况较不稳定,但对婚姻却有更成熟的观念。独生子女成长的时代也正是我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发生巨变的时期,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必然影响到独生子女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近年来社会现状和观念的改变,使得社会干预以及大众舆论对婚姻控制力不断弱化,道德价值不再是评价婚姻质量的重要标准,和父辈们相比,对婚姻内涵的要求胜过了婚姻的形式,对婚姻质量要求更高。
三、结语
自从1979年我国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第一代独生子女已进入婚育高峰期,而第二代独生子女也陆续将步入婚姻的殿堂。三十多年来,独生子女的成长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现在他们的婚姻状况和婚姻问题也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独生子女独特的心理特点和他们所处的成长背景影响着他们的婚姻观念和婚姻状况,使得他们的婚姻观与其父辈有较大差异,且不同的婚姻观也使他们产生了不同于非独生子女的婚姻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西方思想的冲击,独生子女的婚姻观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的婚姻往往是利己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矛盾结合体,他们既希望在婚姻中获得更多,又不愿自己为婚姻改变太多,既想要唯美简单的纯爱婚姻,又想有较高的物质享受,因此独生子女的婚姻问题多于非独生子女。经过婚姻的洗礼,已婚独生子女的婚姻观也会发生改变,他们对婚姻有更深度的了解,学会在婚姻问题中换位思考,为对方着想,从而推动独生子女的婚姻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林、风笑天.《婚恋观和恋爱现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比较研究——对南京市六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6(2):107-109
(2)黄鹏.《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无显著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
(3)风笑天.《关于已婚独生子女独立生活能力的实证研究》,《中 国青年研究》[J].2005(9):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