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优化配电网布局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优化配电网布局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作 者:孔卫军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济源供电公,河南 济源 459000

电力是基础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在能源合理开发、运输、分配及消费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近年来,河南省济源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小城镇和新型农村蓬勃发展。随着电力需求日益攀升,部分区域配电网薄弱问题愈发显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经济发展,电力先行。作为基层供电企业,必须把脉症结,找准对策,完善机制,协同发力,主动顺应电力需求,积极破解各类难题,加快城乡配电网建设,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一、济源城乡配电网现状
1.城区配网分布不均。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建设,济源市城区配电网逐渐形成了以架空线路单联络和电缆线路单环网为主的网络结构,线路联络率逐年提高。但受区域性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影响,城市配网互供能力较差,供电卡脖子问题时有发生,高峰期用电可靠率亟待提高。
2.农村电网依然薄弱。
济源市农村面积1903平方公里,农村人口41万。多年来,10千伏农网线路基本上都是单电源树状结构,线路开关数量少,停电往往是一停一片,一停一线。同时,较为普遍地存在线路线径小、末端电压偏低,配电变压器变电容量不足,过负荷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了有电供不出去,而用户出现急需用电却用不上电的现象。
3.产业集聚区配网布局亟待优化。
 济源市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济源市三大产业集聚区均为省政府首期批复,规划面积共计23.69平方公里,目前集聚区最大负荷已超过60万千瓦,用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40%,架空和电缆网络“手拉手”能力不足,配电网布局需要持续优化。
 二、存在问题剖析
1.城市点状负荷集聚增长。
近年来,济源市城市中心区工业负荷增速变缓,但随着城市规模逐步完善,大型商场、高层高档住宅小区不断出现,城市负荷状况由较为平均增长逐步转变为局部区域点状负荷集聚式骤增,并且有些项目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随意性强,导致公用电力线路越来越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2.农村电力供需矛盾突出。
济源市在实行城乡一体化及新农村建设中,山区迁户并村工程大力开展,各级政府在交通便利和经济较发达地区,新建了部分安置点,对山区分散居住居民实施迁户并村,集中安置。但安置点大部分远离电力线路,电网建设没能及时跟上,造成了农村居民点和农村经济小区新的供电矛盾。
3.镇域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济源各镇办积极发展镇域经济,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产业集聚区为承载平台,大批企业在郊区落户,并且呈现出不均匀分布状态,济源郊区现有10千伏配电网络已逐渐不能适应供电需求。如何破除传统城乡二元体制,加强镇域电网改造与完善,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奠定电力基础,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三、应对策略及解决途径
1.坚持规划先行,认真做好城乡配电网规划应用。
要优化规划策略,充分发挥政府在电网建设中的协调作用,在进行开发和道路建设的同时,结合电网中长期发展规划,预留开闭所的位置以及配电线路通道。
要提升规划实效,在地方政府和电力部门之间建立起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共享信息资源,以便更准确及时的预测电力市场变化,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要体现规划应用,针对因城市发展导致负荷状况由较为平均增长逐步转变为局部区域点状负荷骤增的现状,可采取“定点规划、阶梯实施”的方法,对局部区域实行“点状式”规划,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有序实施。针对山区迁户并村工程的安置点建设,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在规划好现实用电的同时,充分考虑各种情况,综合研判发展趋势,做好远期规划,为新农村今后发展预留裕度,也避免电网重复规划、重复拆建等造成的资源浪费。
要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农配网规划,提高新农村电气化水平,同时科学规划城市配网布局,综合考虑经济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济源城区电网建设和改造中积极实施架空线路和电缆入地工程,提升城市品位。
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现电网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政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政府要突出电网优先发展的地位,做到配电网发展与城乡总体发展相融合,实现“一盘棋”布局,“一条线”运作。供电企业要主动加强与政府市政府发改、财政、工信、督察、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沟通,就配电网运作流程、业务衔接、工作界面协商洽谈,为配网发展和政策支持搭建业务衔接平台,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优化配电网发展环境。
3.坚持分类组织实施,促进济源配电网协调持续发展。
城市配电网方面,针对城市功能整体提升目标,从提高供电能力、完善网络结构、解决末端电压不合格等突出问题入手,认真做好规划、加紧组织实施,并从长远考虑,精心做好负荷预测,通过规划和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10千伏线路联络率较低、线路偏长等问题。
农村配网方面,积极开展电力惠农工程建设,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多方努力、共同参与”的原则,政府按照规划设计,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协调所辖镇、办事处和受益群众,做好相关工作,促进规划项目落地,同时供电部门要紧扣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力度,解决长期以来济源农村电网“欠账多”的问题,并根据农村用电特点和镇域经济发展趋势,精心做好今后规划,有效解决农村配网绝缘化率低、供电可靠性低和末端电压低等问题。
产业集聚区方面,要按照当前和长远层面,对用电需求进行单独规划,在统筹主网布局的基础上,加强配网规划建设,对于架空和电缆网络近期应以“手拉手”接线为主,远期伴随着区域负荷发展情况、负荷密度变化以及供电可靠性需求的变化,需逐步过渡为“多分段、多联络”结构,提高供电能力,服务产业集聚区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城乡配电网建设关乎社会民生,联系千家万户。今后,要加强探索,深化实践,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建设的高效率,持续优化配网布局,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