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
鼓励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句赞美的话语,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鼓起了人们的勇气,更给了他人可贵的自信。文中讲述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开始学琴时不掌握要领拉得十分刺耳,心里不由得十分沮丧、自卑。后来,我来到树林中邂逅了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和激发下,我重拾信心,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当我拉成曲调时,我得知了真相:这位老妇人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她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至此更加激发了“我”的刻苦精神。
读罢此文,我不禁为人物前后的突变感到吃惊,更为文中“我”练琴的精神感到敬佩。课题“唯一的听众”表面指文中的老太太,内在还隐含着对我拉小提琴的鼓励和引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文本的核心价值所在。在写作上设置了悬念,结尾出人意料。同时,老太太的几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将带领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中描写老太太的语句,走进人物的内心,凸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课前预习能力。基本能在预习中读通课文,独立学习字词,运用已掌握的一些方法自主理解词语,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重点词语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感悟。
本课中学生对如何通过朗读理解体会老人说的话,如何从我的行为、心理变化的语句中来感悟老人语言背后美好的心灵,以及我受到的激励与震撼,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由浅入深,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语句质疑理解、适时想象说话,通过语言训练来揣摩老人语言背后的美好心灵,体悟文章内涵。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 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通过自读自悟、创设情境、朗读、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潜心会文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3、学习作者通过外貌、语言、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与神态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引生入境:
(出示清晨带有老太太的图画,配乐)师:同学们,看!在这片安静的树林里,坐着这样一位老人,每天清晨,她都如约而至,静静地聆听着一位年轻人的琴声,始终陪伴在年轻人的身边,这位老人就是年轻人唯一的听众。(板书课题)看老师,写课题!
2、板书课题,质疑问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检查预习
1.复习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同学们,上一节课的预习,大家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吗?谁来说一说?
生答:
(课文讲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的帮助下,由“音乐白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提琴手的事。)
(1)家中练琴遭打击
(2)林中练琴受鼓励
(3)得知真相获成功
这篇文章就围绕着课题讲了“家中练琴遭打击,林中练琴受鼓励,得知真相获成功”这三方面的内容。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一步一步地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那么,作者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心理、行为)
3.领悟作者的变化
是什么使得作者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语言和神态)
(三)走近老人,感悟内心。
1.口述自学要求:画出描写老人语言和神态的相关语句。并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交流品读:
(1)“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2)“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3)“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4)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刻苦练习。
3.小结(学法写法指导):
刚才同学们抓住老人如诗般的语言,揣摩她丰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老人那美好善良的心。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也要细致刻画人物语言,展示人物内心。(板书:语言)
同学们,就是这位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用心良苦的老人,她句句鼓励的话语,就像一副副灵丹妙药,慢慢地抚平了作者原本那颗沮丧的心,其实作者不仅被老人的语言所感动, 还被她的神态所感动。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
(出示课件,三个神态句子)
揣摩老人神态:
找出老人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3)“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指生读——课件出示)
这些句子,自己读,自己想,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有“平静地望着我”
4、拓展想像:(课件出示3组句子)
思考,这平静地一望,一望,又一望,似乎在对小伙子传递着怎样的信息呢。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下面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情境中任选其一,展开想象写下来,看谁写得又好又快!
3、小结(学法写法指导):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关注到人物的神态,还要透过人物的神态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板书:神态)
(四)创设情境,感悟内心:
1、出示老人插图(配乐),师语言过渡:
这位睿智慈祥的老人就是我唯一的听众,在清晨寂静的树林中,她总是静静地坐在木椅上,用平静的目光注视着我,用鼓励的话语激励着我,使我重拾对音乐的热爱,坚持不懈地刻苦练琴,终于奏出令专修音乐的妹妹都惊叹的优美旋律,而此时意想不到的谜底也被妹妹揭开……
(课件出示妹妹的话)
齐读妹妹的话。
2、创设情境,指导写话:
一切都明白了!如果此刻你就是这位年轻人,回忆起与老人相识相伴的点点滴滴,她鼓励的话语又回响在耳边,她平静的目光又浮现在眼前……你一定有太多的话想对她倾诉,拿起笔,把它写下来。
同学们,停下你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年轻人的心声。
总结:此刻,你明白了吗?到底是什么使我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呢?
(生看板书总结)
在年轻人拉琴的过程中,这位老人给了他安慰、鼓励,信心,还给了他继续练下去的毅力,老人给予年轻人的太多太多……所以,它将是年轻人的永远的唯一的听众。
指黑板,齐读课题
(五)拓展升华:
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关爱无处不在,一个慰藉的眼神、令我回忆的微笑,一个善意的谎言,都会激发我们成倍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伴随着这优美的旋律重读这首小诗,也把这份关爱,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大屏幕出示一首诗):
给你一支蜡烛,点亮一段人生。给你一句鼓励,灌溉一片心田。
如春天的甘露,如寒冬的暖风,如夏日的清泉,如黑夜的明灯……
给迷茫的心灵,指明前进的方向,给无助的人生,系上希望的风铃……
同学们,就让我们在这温馨和谐的旋律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吧!谢谢大家!
(六)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语言
音乐白痴 小提琴手
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