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 言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蔡元培先生的倡导下成为了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内在潜能,并且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界中得到了高度重视。
二、创编活动的理论依据
创编活动的理论依据来源于《艺术课程标准》相关内容,新课标体现了艺术类综合课程的统一性,它继承了民族传统“歌、舞、画”一体。综合性的教育理念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还能对青少年人格的完善及自身美感的形成奠定基础。此文里,创编活动的含义体现在师生共同完成教学“创编”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启发学生通过想象来大胆创编,给予思路和方法来协助学生共同开展。
三、创编活动的现状分析
经笔者调研发现,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消极性和被动性的相关问题值得思考。纵观一些音乐优质课中的“创编活动”,通过课堂案例的记录和分析,笔者从中发现了“创编”环节的瑕疵之处,它所发挥的教学成效并不乐观。
(一)教学过程注重创编结果,轻视学生的内在潜能
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创编活动”内容设计广泛,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兴趣,由于部分教师对创编的认识不够全面,加上学生的自身年龄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有限,以至于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要求,学生很难达到,即兴创编出来的结果也略显幼稚,无法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教学过程注重教师传授,轻视学生的自主创新
一些教师为了尽快完成“创编”环节,分配任务后在一旁会不自觉的干涉学生,并非耐心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难免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学生就难以获得成就感,“创编”也就失去其真正的价值。只有得到老师的悉心指点,大胆想象,自由发挥,即使这一环节达到的效果的不够完美,但这样的“创编”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四、创编活动的可行性构想
笔者以湖北民歌《六口茶》为案例研究对创编活动的策略进行以下分析。
近年来,随着湖北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六口茶》这首民歌流传甚广,使得国内外的朋友都能接触到楚原地的风土民情。这首民歌是出自于一座有山有水有三峡的夷陵之城,这里不仅有秀美的清江,险赫的山峰,还有奇崛的峡谷……这儿的人民善良耿直,热情似火,从而创作出其歌词琅琅上口、旋律通俗易学。民歌的内容讲述的是:一位青年男子找女子搭讪,在六口茶的一问一答中微妙的传达出对女子的爱慕之情,也透露出女主人公的那份羞涩与含蓄的情思。此曲不仅准确把握了人情间的那份意蕴姿态,而且生动形象的再现了湖北恩施土家族年轻男女的相恋过程,体现浓浓的乡土文化美,充分发挥了本土资源的有效价值。
(一)歌词教学的创编
在音乐创造性教学中,歌词的创编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笔者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一首新歌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更好的理解歌曲的内容。
如:湖北民歌《六口茶》中,其前半部分的歌词是
男:喝你一口茶呀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爹妈噻今年有多大
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这多话,我的那个爹妈噻已经八十八
男:喝你二口茶呀问你二句话,你的那个哥嫂噻在家不在家
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这多话,我的那个哥嫂噻已经分了家
男:喝你三口茶呀问你三句话,你的那个姐姐噻在家不在家
女:你喝茶就喝茶呀哪来这多话,我的那个姐姐噻已经出了嫁
……
观察歌词发现,后一句是根据前一句稍稍加以改编而来,形式较简单,适合模仿。
细品歌词,不难发现这首民歌的魅力是在于一问一答的形式,其歌词通俗易懂容易创新,表面上歌词是说青年男女在闲聊家常,其妙处并不仅仅在于喝茶,而是暗暗地传递出这位土家妹子的芳心与腼腆之貌。
在简单的理解一首歌的歌词大意后,来对另外小部分的歌词进行改编。具体要求是:安排全体男生为一整体单位,女生为一整体单位,通过提供的上半部分的歌词,让学生加以想象来改创编写。随后,教师对学生创编的歌词与该曲原歌词进行比较来作相应的修改和点评。并且让男女各小组为单位一齐跟随原曲的伴奏,以男女对唱的形式哼唱出自己所改编的歌词,体会歌词的律感。
(二)律动教学的创编
民歌《六口茶》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旋律较为简单,没有级进,反复多遍,在创编活动里容易施展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根据旋律来即兴创编简单的肢体动作。
首先,在学生听完整首歌曲感受该曲的节奏和情绪之后,派出男女代表各三名,要求学生根据旋律和歌词大意,肢体运作能够简单的做出青年男子急切和女子害羞的神情容貌,将民歌中的男女对话的当时情景所表现出来,体现音乐的内容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老师再根据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修改和点评,能够示范舞蹈动作加以引导,让学生贴切的体会其中的韵味。此环节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用心感受音乐与舞蹈带来的快乐,“律动创编”这一环节的开展使之音乐与舞蹈的能够有机结合,让音乐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即便整堂课朴实无华,却能收获到最佳的效果。
(三)音画教学的创编
在艺术领域里,美术与音乐都具有美感,它们都是艺术教育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他们所表达的方式不同,不同的节奏旋律和线条颜色就能表达出创作者不同的内心情感。在当下音乐课堂中,很少存在音美相结合的课程。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课堂上可以适当加入美术的相关元素,来更好的体现审美价值,这也是创编活动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此教学新方法用于高年级的学生。
案例中可以插入美术课程的内容来让学生去体会和感悟。教学这首民歌时,首先,教师为同学反复播放歌曲,让学生对旋律和歌词大意牢记在心,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的印象,然后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音乐主题内容的场景画面;其次,带领学生将自己构想的音乐感受用多媒体中的PPT软件所表达出来。例如:让学生把自己所设想的歌曲画面,为音乐课件绘制几张简单的幻灯片,体现《六口茶》的音乐内容,幻灯片中的版面,图片,线条,色彩等都由学生发挥想象分组讨论后去完成;最后,教师来对此做点评,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更丰富,更能突出课堂主题。
五、结束语
以上总结的教学新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审美情趣,实现教学价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只有积极地去完善和推进音乐课堂与创编活动的紧密结合,鼓励学生们大胆的挖掘自己的想象力,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来寻求创意,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给人的快乐感和真实感。
参考文献
[1]谢嘉幸,郁文武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玉丹主编.《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2006重印)
[3]叶峰.《新时期京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载于《音乐时空》,2015.07.30
[4]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5]吴姿霖编著.《音乐教育发展研究——之湖北民歌的发展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6]毛梦娈编著.《巧建音乐立体课堂,培养学生即兴创编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27期
[7]谭本贡,彭志友编著.《湖北恩施经典民歌“六口茶”赏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年14期
作者简介:闻鑫,1993年出生,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2016级艺术学理论专业(艺术教育研究)方向,本科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