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作 者:丁然 申平平 刘立鑫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276826)

       引言
  21世纪的社会更需要创新性的人才,综合性的人才,尤其是具备审美能力的人才;21世纪的教育也不再仅仅注重知识的培养,而是更重视重视人才个性的发展,特别是人才审美素质的提高,是人们能感受生活的美,发现生活得美。作为一门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高职大学语文荟萃了诗、词、曲、赋、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类优秀作品,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还能发扬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健康发展,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然性
  1.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总目标中谈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期学语文能够汉语言文化熏陶,以扩大自己的视野,领悟文学伟人的思想境界,激发自身美感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力量的形成,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步培养自己拥有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1.2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精神生活却日益贫乏,功利而世俗的思想逐渐或多或少的渗透到大学生的头脑中,造成了大学校园里学生崇拜金钱、权利、诚信缺失、价值取向迷失等一系列问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意味着祖国将来的发展方向,所以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语文应当承担起培养他们审美素质的责任,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使大学生逐步培养健全的人格,形成全面健康发展的个性。作为融知识性、文学性、创新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语文学科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语文课进行审美教育是分内的任务,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首先,汉语言文字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审美价值。汉字是世界上现行的最悠久最美丽的表意文字, 它的方块结构和线条造型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同时汉字书法的形体美也颇具特色。汉语言行诸口语富于音乐感,诉诸书面则显得简洁、整齐,汉语言在发音、构词、造句、修辞、语调、节奏和韵律等方面都有极具特色的审美特征。其次,大学语文的教材中,都是精选自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的内容美、表达美、结构美、意境美能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审美熏陶。这些经典作品不仅有很广阔的知识内涵, 而且凝聚着作家们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界的自身的独到见解和审美体验。可见,大学语文的审美教育有着其提升大学生生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实现途径
  2.1培养学生对汉语言的认同感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这一点。高职大学语文课必须以学习经典作品内涵为基本任务,注意语言的积累、理解和运用。精神、思想等内涵的东西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抓住了语言也就等于抓住了精神和思想。思维训练也应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而不是另起炉灶。可以说,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总“抓手”,有了这个总“抓手”,其他的事情就好办了。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生活中提高审美能力
  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文化背景下,我们应该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去对待文学,中国文化要继承精华,发扬传统,以中国人的特有民族性心理和文学自悟力,大学语文完全可以作为最具传承性的工具,可以把国语介绍给世界,同时也打开一扇窗,让国人了解世界。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过程中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蕴涵了丰富的道德文化传统。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手势或是一声招呼都可以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些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矢志爱国,善待自然,宽以待人,尊师重道的事迹数不胜数。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语文作为母语的学习时时刻刻都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所以大学语文审美教育要注重教学与生活的结合, 这也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对学生进行各种课堂之外的语文美育活动主要是围绕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来进行,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外的活动和学习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造力,能够用语言和文字把自己所观、所想的美呈现给他人,这也是美的世界不断延续的必要手段。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如何发现达美也很重要,因为社会环境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并不是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的,而是纷繁复杂、隐藏于现象背后的,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堂中所学到的审美知识去认识世界,提高审美的素养和审美品位,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去表达美、创造美,并使这种能力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
  2.3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多阅读优秀传统文化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而经典文学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实载体。我们必须对经典文学应给予充分重视,因为经典文学深藏着文化基因的承续,正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文化凭借着经典文学的传播对民族行为价值取向、民族心理认同等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导向作用,尽管这种作用是潜在的、缓慢的。
  3结论
  学生的审美素养需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不断得到提高,大学语文的审美教育肩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师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在审美实践中去认识生活和人的本质,帮助和促进学生提高审美觉悟,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还能发扬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