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校越来越重视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走进学校,我们看到形式多样教研活动,但活动最终取得的效果却很大不同。因此如何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一直是学校的困惑和关注的焦点。下面根据我校的工作实际,浅谈互联网+时代小学教研新模式:
一、发送电子邮件
这是利用互联网与外界实行双向交流的一种便捷方式,适合任何有条件上网的教师。对时空无限制,成本低。利用群发邮件、邮件列表等技术可以在特定人群范围内进行广泛教学研究,完全可以代替传统的信件和传真。利用电子邮件可以向全国各地名家教授互动,咨询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但这种方式互动性太差,不利于集中教研。
二、建立QQ群
时下QQ已经成为人们最广泛采用的一种聊天工具。由于它方便用文字、语音和视频等方式进行在线联络因而备受人们喜爱和推崇。QQ群有三个非常实用的功能:文件的上传/下载功能和群空间共享功能。群中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分为一对一和一对多二种。一对一成员间的资料文件(如课件、教学设计、视频等)的传送可以通过选择某成员后直接上传,群中其他成员无法感知该操作的存在,具有私密性。一对多则可以将资料文件上传到群空间供全部成员共享,群中所有成员都会及时接收到一条系统发出的关于共享空间中有新资源上传的消息,通知成员可以去下载使用。但是,在免费的群共享空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分为永久空间和临时空间二种,永久空间只有16M,临时空间有1G,但临时空间中的文件只能保存7天,7天后系统将会自动删除这些文件。QQ群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很容易变成轰轰烈烈的集体游戏。
三、利用微信平台
马云说:很多人输就输在对新鲜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
教研模式的转型也算是当今教育的一项创新决策。教研工作转型能使学科优秀教师参与到最前沿的教研活动中来,实现教研从问题单研向群究的过渡;能打破教研部门和基层学校的空间界限,实现教研从专门的研究机构向普通人群延伸;能让先进学校与落后学校上下联动,协同合作,资源共享。教研工作转型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而在这一过程中,微信平台的出现和使用,成为教研转型的助力武器。
社会正迈入“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教育也迈入一个网络教研的新时代——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程、微教研……
微信平台正在发挥着它广阔的前景,微信平台传输速度快,功能强大,便于知识普及与推广,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发送图片,文档,视频资料,同行进行教学研讨,发表自己的观点,快捷互动交流。
四、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平台
网络课程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而开始盛行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它具有资源共享性,学习的自主性,课程结构的开放性,学习的协作性等特点。
网络课程学习的模式概述为:文字教材自学+网络课件学习+网上导学+网上答疑+必要的面授辅导+网上讨论+小组活动+课程作业+模拟试题自测+学习中心导学辅导+集中考试+课程终结性考试。学习时间、地点上的随心所欲,学习进度上的随意安排,优秀教师资源共享充分的答疑时间,学员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并在短时间内得到细致的解答。同时可以查看别人所提到的问题,弥补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交流范围扩大,传统教育由于受时间、空间和人员的限制,学员之间的交流往往局限于班中几十个同学的交流上,而远程教育则通过答疑板、论坛、聊天室等途径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链接在一起,为大家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相关信息共享和反馈的及时性,或许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为了查找一条相关信息、政策、法规,查遍了整个图书馆、阅览室、转遍了大大小小的书店,浪费了一整天的时间,有时候更由于信息传递的滞后性而根本找不到。而网络教育在提供在线课程的同时,也提供丰富、详实的在线资料库,学员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字,就可以在短短的几秒钟之内所需的资料,同样有关考试的最新的政策、教材的最新变化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学员那里。
五、建立教研交流博客
在新浪、网易等网站教师申请博客(免费),在博客中发表自己的反思、故事、教学案例等,可以做到资源共享。还可以建立博客圈,圈内进行交流。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组织者方便组织,易于实施;教师无须坐在一起,无须轮流发言,只需短暂的时间便可写上几句;不受场合约束,教师的表达更自信;没有倾听发言的即时性局限,教师阅读更加随意;教师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地点。同时也可以区域外教师评说,可以有专家的点评,可以集中各地的专家与一线教师的教育思想,可以相互借鉴教研的方法与经验。相信这种大范围的交流研讨,将会使得教研活动更加富有成效。最好是能做到原创,因为现在网络很发达,有些教师不经思索就进行转载。
六、创建学校门户网站
网络教研平台为教师开辟一个集学习、工作、交流于一体的工作平台,提供教师研修的各种服务和工具,让网络教研真正与教师日常工作融合在一起。工作室是生成性资源的源泉,教师可以自主地创建个性化的栏目、选择合作伙伴、书写教研文章、参与各类教研活动、展示教研成果,还可发布到教师组或者共享给其他教师。教师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还可订阅站内或站外的各类的文章、资源、讨论话题。系统提供灵活的定制功能,个性化界面、功能、插件可自由选择。但现在教研平台免费的很少,造价比较高。
不论使用哪种网络教研方式只要使用的好,坚持下来就是最适合。
总之,网络教研是校本教研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是传统教研的创新和发展。它丰富的资源、开阔的视野、超越时空以及方便快捷的特点,是传统的教研活动所无法比拟的。作为基层学校,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教研的优势,正视网络教研中存在的困难,增强信心,加大宣传,积极推进,切实提高教师利用网络教研的能力,让每一个老师都有交流的平台和展示的机会,力争通过网络来拓展教研的范围,延伸教研的空间和时间,以提高教研的广度、深度和时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