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农村中小学校教学的科学化管理

浅谈农村中小学校教学的科学化管理

作 者:王国强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黄泥中学 239061

一、科学化管理
教学管理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为了使教学管理科学化,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措施可以有助于科学化管理的进行。
1.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以有序管理为基础的,常规管理是有序管理的根本。在教学管理中必须树立质量中心观念和全面管理观念,因为提高质量是教学管理的目的,也是教学管理追求的目标,还是检验教学管理效果的标准,所以质量应该成为教学管理的中心。教学质量管理,既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必须通过全面管理来实现,不是考出来,逼出来的。
 2.注重教的科学管理  决定教的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即教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等)、教学环节质量和教学研究  作为一个中小学的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本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的理论修养,并能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
二、是用教育科学理论武装教师,强化科研意识,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
教师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才能更敏锐、准确地把握教育改革的动向,解决教育面临的焦点和难点。
三、是开展教学经验总结活动
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总结是提高的途径,因此,学校可把总结规定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规定每人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总结作为制度贯彻执行。
 在教学诸环节的管理中,要重点突出了课堂教学45分钟这一中心环节。对课堂效益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引导水平,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教师起了重要的角色,为了让学生易于接受,易于消化,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途径来引导学生。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举行各种公开课是一种极好形式。公开教学活动能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提高。其目的和作用有三:1,是展示特色,鼓励创造特色;2,是展示教改成果,推动教学改 ,3,是树立典型,指导教学.
在教学研究工作管理中,教学研究的开展状况和活动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教师教学 水平的提高和以后的发展方向,学校应予以足够重视。因为只有教学研究能将理论见之于实践,更能体现出教育科研的真正价值.其他则无法检验和发展理论,也能使教学研究者得到培养和锻炼。所以我们要非常注重学校科研人员通过引导教师在参与课题的研究中,逐步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学习和运用科研方法的能力(如: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研究操作),总结提炼和展示科研成果的能力(资料整理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分析,撰写报告)。教师也能通过教研活动有所收获和得到提高。
四、科学化管理总结
 教学管理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其宗旨是为了把学校办得更出色,使学生在相应的时间里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够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发展,采用科学的教学管理正是其体现。同时科学的教学管理,可以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进入高等学校的平台,让他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而以上提出的从教学的质量、规范的完善、效率的管理、科研的激励等方面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办法,是可以是作为现各中小学的参考的。科学化管理的实行,也需要各中小学给予足够的重视,从普及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进而加以推广。
  针对部分中小学在教学管理的现状,就个人了解提出四项观点,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质量和效益,它们都是以现代教育管理的有关原理和原则为依据的。以质量以中心,实行全面管理是系统原理、  标价值原则的体现;健全检查、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效率管理是控制反馈原理、激励原理的体现;以民主、科学为手段实行科学管理则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参与性原则的体现和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管理的要求.四项管理内部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全面管理的目标靠规范化制度来贯彻落实,规范化制度靠检查、评价、奖励来推动,最后教学管理的目的要靠群众的参与来实现,管理靠科学来完善和深化.因而,四项管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是教学管理规律的体现。
五、结语   
总之,教学管理既要突出制度建设,也要彰显人文关怀。教学管理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堂结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是学困生的内心情感,激励学生正视自我,勇于进取,全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总之,教学管理上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正如所说:“教育无大事,处处是楷模”,它需要的是科学、客观、理性、扎实、公正、实效、细心、恒心、耐心、精心,一步一个脚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需要,我们只有不失时机的,积极主动的,分阶段的,脚踏实地地进行管理变革。在动态中寻找管理办法,我们的学校才能真正走向成熟,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   
参考文献 
[1] 贺乐凡. 中小学教育管理[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徐励泉. 教学.研究.发现[M].安徽:科学出版社,2004,23-24
[3] 董远骞. 教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68-70
[4] 张筱玮.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5] [美] 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年2月 [10]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8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