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歌剧艺术的源流以及合唱在早期戏剧中的运用
歌剧发源于古希腊的戏剧,在公元前9世纪合唱便在古希腊的戏剧中萌芽。早在希腊戏剧《被幽囚的普罗米修斯》《伊凡姬妮在陶里德》中就有歌队参与其中。早期的歌队通常不会介入到戏剧事件中,主要起到了画外音的作用,有时也作为戏剧中的某个角色来发表心声,或者烘托戏剧氛围、暗示戏剧的情节发展、表达作者的观点。在合唱的衬托下增添了戏剧作品的艺术色彩,也对戏剧情节有了润饰的作用。蒙特威尔第是将合唱艺术带上舞台的重要人物,此时的合唱艺术已经能够参与到戏剧的情节当中,而且利用合唱来增强歌剧的艺术表现力。
二、合唱艺术在歌剧中的戏剧作用
1.渲染戏剧气氛的作用
所有戏剧故事发展的过程中,烘托氛围是必不可少的渲染手段,这种氛围的烘托虽然不是故事行进的主线,但对情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卡门》中的“斗牛士”它第一次出现是在序曲中,以器乐主题的形式构成序曲的中段部分,其实它的原本面貌是一首合唱曲,其音调材料来自艾斯卡米利奥的“斗牛士之歌”,当它作为合唱在第二幕出现时,它的作用就是强化斗牛士豪迈的性格,并与欢腾热烈的序曲器乐主题交织起来,营造出欢乐热烈的气氛。而构成一个庞大的交响性场面时它的作用就是渲染性烘托,并从整体上为男女主角最终摊牌及其悲剧性结局提供一种“情境反衬”,从而极为强烈地营造出这种悲剧性冲突的舞台效果。《卡门》中还有另外两首合唱烟场女工们的《烟云飘》及她们“吵架的合唱”,前者着意写“静”营造出一种和谐、静谧的戏剧气氛,后者着意写“动”把舞台上的一片纷乱、嘈杂的情形表现得惟妙惟肖。渲染性合唱并不直接表现戏剧冲突,或者说它的位置一般都不处于戏剧冲突的主干线上,是围绕着情节中心并为之服务的,往往对冲突主干和情节中心作积极的策应与配合,起着色彩性、装饰性、协调作用。
2.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在歌剧中人物是主体,每个故事、每段情节、每次矛盾冲突都与人物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塑造人物形象是歌剧的根本。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的方法很多,通过在歌剧中巧妙地加入合唱来烘托、强调并补充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情感等,从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表现出群体的主流思想意志。如《卡门》第一幕的儿童合唱,作曲家只以短短一曲,寥寥几笔,便刻画出孩子们模仿军人练操时那种顽皮可爱的情态。运用合唱参与个体性形象的塑造,这类成功的例子在经典歌剧中较为常见。这里所说的“参与”塑造,是指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并不是依靠合唱独立完成的。合唱只是其诸多途径之一,而且往往是一种辅助性、补充性作用,如《卡门》“哈巴捏拉”舞曲中的合唱部分,不但对卡门所咏唱的情感作了补充和发挥,而且透过独唱和合唱所表达的情感层面,使人足可感受到卡门性格层面的某些特征,像她的热情、自由奔放、对爱情的独特理解与追求等等。这些性格特征首先通过卡门独唱声部被鲜明地揭示出来,继而又运用合唱加以巩固和发挥。
3.展示矛盾冲突的作用
歌剧合唱的优势不仅在于它善于渲染气氛丰富色彩,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充分调动自己所拥有的种种艺术手段,积极介入戏剧冲突,推进情节发展。合唱介入戏剧冲突的方式很多,造成戏剧张力的强度不同。就最常见的形式而言,合唱介入戏剧冲突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前景性直接介入和背景性的间接介入。《卡门》第一幕烟场女工吵架的合唱,在它的结构中包含了两部分女工之间的激烈冲突,她们在舞台上相互谩骂、厮打,因此伴随着强烈的动作性,它是在带有强烈动作性的戏剧矛盾中烘托出喧闹纷乱的舞台气氛。虽然女工们的冲突只是全剧情节主干之外的枝蔓,但它的存在,有助于体现情节的丰富性。合唱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人物之间的冲突,这是歌剧中常见的戏剧性展开手法。
4.合唱参与揭示歌剧主题
艺术家对于歌剧主题的揭示多用渗透式,我们这里所说的合唱参与揭示主题,不是用合唱形式写成的主题歌,也不是把全剧的主要思想结论、题旨浓缩在某一首合唱中加以直接宣告,而是采用某种间接的方式,合唱通过与其他歌剧因素结合起来,从正面或者从反面揭示出歌剧主题。在歌剧《卡门》里,斗牛时的合唱表现出的欢腾气氛与全剧悲剧性的“命运”主题相互交叠,形成了悲与喜的强烈对比,对全剧的悲剧性主题作一个预示性的呈现。在《卡门》算命的场面中,当时,卡门正与她的两个朋友玩纸牌算命,结果朋友的卦象是大吉大利,而卡门却是阴森可怖的死亡暗示,朋友唱起了欢乐的合唱,卡门却在这欢乐的女生合唱中不时以阴郁不祥的语调低声咏唱着“死亡、死亡”,朋友欢快的合唱与卡门的阴郁的独唱形成了鲜明的悲喜对比,为卡门的悲剧命运作了预示性呈现。
三、结语
《卡门》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首,而且每首合唱歌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烘托戏剧气氛、塑造人物形象,还是表现矛盾冲突等,合唱艺术的表现方法都非常独特,已经成为歌剧中不可缺少的表现载体。总之,歌剧合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艺术形式,它的戏剧性功能在实际作品中的面貌无限丰富,灵活多变,而且与各种戏剧性功能互相渗透,为歌剧的戏剧性色彩的呈现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居其宏《歌剧美学论纲》,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2] 徐乐娜.《歌剧中的魅力合唱》.歌剧,2007.3.
[3] 钱琨.《从歌剧〈卡门〉看合唱在歌剧中的戏剧功能》.艺术研究,2008.
作者简介:
闫照雨,1992年,女,河南平顶山人。广西艺术学院14级音乐学院合唱指挥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