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灵动校园文化建设策略与实践

灵动校园文化建设策略与实践

作 者:赖立章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 515635

“小胜靠技巧,中胜靠智慧,大胜靠文化。”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是学校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存在过分强调教学工作而忽视文化建设、突出制度管理而忽视文化熏陶的现象。而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存在硬件设施不完善、工作机制不健全、发展目标不清晰、文化特色不鲜明、文化载体无创新等突出问题。近年来,我镇深入开展中小学“灵动德育”的实践与研究,着力建设“灵动型”校园文化,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优质校园文化。
一、实现“三个明确”,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方向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精神。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了种种不良的现象,如:重物化,轻人化;重外化,轻内化;重形式,轻内涵;重拿来,轻个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任务,需要以理念引领实践。我镇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校园文化建设框架,引领和推动全镇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一是明确总体思路:塑造有灵魂品质,打造有活力内涵的灵动文化。
二是明确建设框架:
物质文化:人境互动,孕育灵气。
行为文化:内外兼修,养育灵举。
精神文化:灵动合一,哺育灵慧。
制度文化:智慧共融,培育灵性。
三是明确三个关系: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二、实施“三个优化”,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1.优化物质文化,实现“人境互动,孕育灵气”
打造“有灵气”的校园物质文化,就要避免“千校一面”。为此,在实践中我们按照“教育性、艺术性、科学性、经济性”的要求,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各校设计和建设特色鲜明的视觉识别系统,打造富有文化品位和价值导向功能的显性文化,让人一看就吸引,一听就记住,一想就明白。
安乐小学本着“小学校,大雅堂”的总体目标,积极打造以“和谐”为核心、以“雅乐”为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整个校园环境文化划分为“雅之篇”、“乐之篇”、“特之篇”等几个板块,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最引人注目的是特之篇:美术作品或工笔、或水彩、或装饰画,无不富含情趣,跃然纸上,体现出师生对艺术的热爱,对文化的领悟;书法作品有楷书、隶书、行书,一笔一画,有章有法。
走进民和小学,仿佛走进了书画王国。每一道长廊,每一层楼,每一个室场,都会看到师生的书画作品,令人震撼。民和小学以“扬长教育”为宗旨,明确了以艺术教育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楼道墙壁张贴的师生作品、室内的硬件设施、环境的布置,和校园文化主题一脉相承,吸引着孩子们去学习、去探索。
同安小学、永益小学等校打破了环境文化一成不变的静止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让人“一看抢眼,二看顺眼,三看养眼”,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阔的空间。
2.优化精神文化,实现“灵动合一,哺育灵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只有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为学校。对学校精神的凝练,对学校特色的挖掘,是“灵动型”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我们从三方面着手,引导各校从本校的优势、传统和地域文化出发去建设校园精神文化。
一是提升办学理念
即提炼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东凤二中秉承“自强不息、自强不卑”的校训,规划自立自信的校园文化,定期开展“自强之师、自强之星”的评选活动。同安小学确立“乐学善思,勇于担当”的校训,引导师生追求上进,树立有责任、敢担当的意识。
二是建设标识文化
即设计校徽、校歌。如小沥小学的校歌《和谐小沥》、中心小学的校歌《奔向明天的太阳》;东凤中学的校徽、民和小学的校徽,都具有本校鲜明的特色,起着明责、励志、抒情、奋进的教育鼓舞作用。
三是积淀校史文化
即建设校史室(荣誉室)。全镇各中小学都建立了学校校史室(荣誉室),以图文、实物等形式展示本校建设发展的风雨历程、积累的经验及取得的成果。校史室(荣誉室)成为师生接受爱校教育的平台,成为学校传承文化、展示形象的文化阵地。
3.优化活动文化,实现“内外兼修,养育灵举”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写在墙上,挂在嘴上,更应该深深在写在学生的心灵上,表现在活动中。近年来,我镇各中小学在构建“灵活高雅、动人心弦”的德育理念指导下,以激发学生灵气和释放生命活力为核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灵动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呈现“重要节庆有主题、常规活动有品牌、文化活动有特色”的新局面。一是东凤镇定期举办师生文艺汇演。东凤镇两年一次举办教师文艺汇演,以“灵动之师”影响学生的灵动。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生文艺汇演,让学生在舞台上竞显灵气,收获感动。二是各学校定期举办艺术节、体育节。东凤镇要求各学校每年举办一次艺术节、体育节,并纳入学校评选先进单位的必达指标。今年安乐小学文艺汇演就有370多人次参演,超过学校总人数的80%,真正成为了师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东凤理工学校贴近学生的特点、贴近就业方向,成立了礼仪队、街舞队、舞狮队、舞龙队、家电维修队等富有特色的社团,活跃校园、服务社区,传递文化。安乐小学借助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平台,成立了棋类、民乐、管乐、美工、合唱、舞蹈、剪纸、独轮车、球类、跆拳道社团。这些校园社团,依托本土文化,以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学生产生共鸣,培养了兴趣广泛、爱好高雅的灵动少年。
三、着力“三个突破”,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品牌
1.在传统文化共融中取得突破
我们把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中心小学积极开展弘扬传统文化。以国学经典为依托,设计雅致的校园氛围,开展小讲坛活动,从而形成了教师小讲坛、学生小讲坛、家长小讲坛等内外结合的操作模式,在学校兴起一股学经典,讲国学的热潮。永益小学传承武术文化,突显武术办学特色,专门编排了一套“武术操”,全体学生在周一、周三和周五课间做武术操,全校每周还特设了一节武术课。特色突显的校园文化,成就了久负盛名、硕果累累的永益小学武术队。凤鸣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生人人熟读熟背《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千字文》等经典,用传统文化精髓滋养学生心灵。东罟小学、小沥小学让咸水歌走进音乐课堂,形成校本课程,促进乡土文化在校园中的普及和发扬。
2.在体艺文化共融中取得突破
东凤中学着力建设笑声、歌声、读书声“三声”校园,通过开展读书、健身、练艺、增智等活动,每天半小时经典阅读、每天十分钟合唱、每天半小时体育锻炼,让学生在琅琅书声、嘹亮歌声、飞扬笑声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志向高远、学业有成、体魄强健的谦雅少年。东凤二中以水墨画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广泛普及水墨画,开辟展览厅,举办水墨画展,校园处处洋溢水墨气息,给这所农村中学带来了新的文化气息。
3.在主题文化共融中取得突破
中山市是“博爱”之城,东凤镇是“慈善”之地,每年中山市举办的“慈善万人行”活动,东凤镇全镇上下都会热情高涨,共行慈善。2014年全镇共同为新建凤鸣小学捐款。凤鸣小学是东凤慈善精神的体现,凤鸣小学把富有乡情特色和区域特色的资源溶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将“善文化”作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知善理、讲善语、行善事、做善人”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向上、向善。
民和小学把握民乐小学与和泰小学合并的契机,结合原来两所学校的特点,提出了“和雅教育”的理念,努力打造“和而不同,雅而灵动”的校园文化,发挥艺术特色学校的作用,让高雅艺术进课堂;借助高级专家讲座,播下高雅的种子;树立身边的榜样,传递高雅的声音。
东凤镇灵动校园文化建设飘扬着理论的芬芳,激荡着灵韵的情怀,洋溢着成长的喜悦。我们更加期待,在全市掀起新一轮校园文化建设中,灵动文化将让教育焕发文化的活力,为学生成长打下生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