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评价的重心从传统的关注结果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以新课程评价理念为指导,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与尝试,进行“多元、动态”的评价实践,从中探讨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评价模式。
一、多元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一直以来,传统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教师在学生学习评价上起权威作用,现代课程理念要求知识的学习是自我建构的过程,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鼓励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所以结合一年级学生特点,努力建立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新体系,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从多方面来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增强信心。
如新学期开始,一年级的孩子对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态度等概念一无所知,而这些外在因素又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怎样让他们很快了解并适应呢?光靠老师的一时说教是很难收到理想效果,所以我设计了“优点银行卡”。把对孩子在课前准备、课上表现、课后自主三方面的要求设计到“银行卡”上,根据孩子的平时表现,如同把钱存入银行一样,把他的“优点”存入“卡”上,每存入一个优点,便可盖上一颗星。优点以自存为主,老师、家长或同学发现了你的优点也可以帮你存起来。家长参与评价,从中了解了有关学习的具体要求,便于提醒和指导。而学生在评价自己的同时也学会了肯定别人的长处。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讲,这种方法非常具有吸引力,为了使自己的“优点存款”越来越多,孩子们乐此不疲,努力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优点卡”成为他们不断努力、追求进步的助推器。
2、内容的多元化
一年级语文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习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等五项。每一个方面又有不同的评价内容。如学习习惯要求: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读、写及认真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朗读背诵则分梯度: a.正确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b. 诵读有节奏、有感情,会分角色朗读对话。c.正确的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教师常常用采取小红花或小星星作为对学生的奖励,但在奖励的管理上不太规范,一是发的过滥,失去了激励的作用;二是没有通盘考虑,缺乏长久效应。为此,我们在奖品设置的数量、发放时机、奖品置换、等级评定等方面要做认真的研究,如根据需要给学生发小红星,待积累到一定数量时换为小银星,再用小银星换小金星。红星自我收藏,银星、金星红榜表彰,并封为“银星学生”“金星学生”的称号。也可根据评价内容,阶段性地评出“拼读过关奖”、“金话筒奖”、“识字大王”、“小小书法家”、“背诗高手”等奖项,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争取提高学习效果。
3、方法的多元化
在整个学习评价过程中,我们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其中特别注重定性评价,因为它是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我们主要采用成长纪录的方式,建立学生成长纪录袋。让学生、家长、老师从这个袋子中,能发现教与学的优点与不足,使教学双方都得到发展,真正为学生服务,为发展服务。
成长纪录袋犹如一个聚宝盆,孩子们对它给予了期盼,所以倍加珍爱。每个周末我根据教与学的需要,相应地推出拼读练习、识字比赛、俊字展评、朗读过关等竞赛,把结果装入袋中,让孩子、家长、老师共同参与,使评价重心转向更多的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期终,教师就能根据过程性评价做出全面的、富有激励性、针对性的终结性评价。
4、标准的多元化
我们不能以学生最后的试卷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我们实行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和层次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以适应今后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如在朗读能力的评价中,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在刚开始学习课文时,就印发了本学期要测试的课文及朗读的要求,让学生及家长心中有数,每学完一篇,就及时完成这一课时的朗读要求。
(1)家长评价:(在相应的选项后打“√”)
合格:正确的朗读。(不漏字、不添字)( )
良:大声、正确地朗读。( )
优:大声、正确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
(2)自评
我能得 (用彩笔涂上颜色)
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起点。适合个性的发展,能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又如写字练习中,孩子由于不认真往往写错字,用铅笔擦不是擦脏了就是擦破了,所以我规定一页纸上如果没有写错字,奖励三颗 ;如果写错三个字以内,奖励两颗 ;如果写错三个以上,只得一颗 ,甚至不得。
实践证明,富有层次的评价标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能力坐标,能力强的孩子在评价过程中不断积累自信心、成功感,暂时落后的孩子也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有的家长反映:孩子为了得到“优”,课文能读10多遍,作为家长看到孩子主动争取荣誉,真是又高兴,又感动。有的家长在评价单中写道:感谢老师的良苦用心,孩子对朗读的积极性很高,读得很投入。
二、动态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动态的过程,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评价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增长水平、兴趣爱好等不断变换评价内容及方法,从而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1、反映学生学习成长过程变化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让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发展轨迹,为他们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为此,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学习成长纪录表,分为三个部分:上面是语文学习评价的五个方面,分别用浅显易懂的简单图形来表示。这一部分主要由学生纪录语文学习的成长过程。表格下面有来自同学、老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便于教师期终做终结性评价和家长提出对孩子的希望。这个表格放在成长纪录袋的第一页。
同学对我说:
老师对我说:
家长对我说:
每次评价中得到奖励的学生在纪录表中用彩笔涂一格颜色。五项评价为五种颜色。对于这项工作学生的兴致特别高,因为随着学习的深入,得到的奖励就越多,画出来的图案就如同牛市股指一般不断上升,学生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借以激励他们向更高目标迈进。到了期末,看着这张评价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变化过程便一目了然。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成长纪录做出终结性评价。如上图我是这样评价的:听你朗读课文如同在欣赏一段优美的音乐,是咱班公认的“金话筒”,写得字又是那么俊秀,真是让人羡慕。如果你的发言也能象这样优异就更令人佩服了。多锻炼自己,为你加油!
2、反映家长反馈信息变化。
家长参与评价后,随时了解孩子的信息状况和教学要求,并可在评价表中及时对教师反馈,这些反馈的信息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便于教师和家长及时矫正评价标准。如拼读练习中家长提出困惑:孩子认字能力强,不看拼音读,行不行?我便可在纸上回答:拼音只是拐杖,不需用当然感到高兴。只是要注意发音的准确。还有的家长提出:识字量大,孩子掌握有困难,能否请老师帮忙辅导?于是,我将生字表打乱顺序,且不加拼音印发给学生,让识字能力强的孩子当小老师,课间就会看到“小老师们”忙碌的身影。教师、学生、家长正是在如此的互动中共同成长。
“多元、动态”的学习评价的实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态度更加认真。以生字书写为例,不但错别字的出现率降低了,而且书写工整、间架结构匀称,涂改的数量也大大减少,老师批改后学生纠错的量也变小了。这就使作业过程中由过去教师重复批改纠错、学生被动重抄重写转变为学生主动写好写对、教师重在鼓励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多元、动态”学习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多元与动态之间的各种因素还缺乏整合与简化的经验,教师在初期可能会出现操作不熟练、整合不灵活而加重负担,这需要在继续深入探索中逐步予以解决,努力使“多元、动态”评价模式能达到“低耗、高效”的理想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