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 者:杨永存 云南省易门县玉溪第一小学 6531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界逐渐重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及教学的实效性。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儿童文学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穿插儿童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以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成效。
一、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
1.1儿童文学能进一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构建主义学习观强调,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成绩,就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知识和能力意义的基本前提就是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阶段,他们在阅读时更倾向于选择诙谐的、新奇的、快乐的文学作品。当前,小说、故事、寓言、童话以及儿歌等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儿童故事和童话等作品有着较强的趣味性,故事悬念迭出,情节曲折感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能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语文知识,夯实学生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学生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1.2儿童文学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儿童文学以其独特的想象力而见长,儿童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过程中,能起到思维锻炼的效果。不管是诗歌、故事,还是童话,都体现着作者独特的想象力,小学生富于幻想意识,他们憧憬英雄,渴望完美,对故事主角有着强烈的爱慕和渴望,儿童文学为他们的幻想提供了一个宽广平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童话故事一般都是作者想象的产物,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会不自觉地进行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比如,《数角》中出现的“一头牛,两只角,两头牛,四只角”,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意识。
1.3儿童文学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要学好一门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语感,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熟练的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语言能力,形象、生动、浅显、艺术等是儿童文学所具备的一般特征,它是一种“浅语言艺术”。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童话、寓言、儿童诗及儿歌过程中,能不断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增加他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更好的感知和掌握语境,从而形成语言学习的语感,为儿童继续阅读奠定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
二、如何把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有效整合
2.1让学生领略到儿童文学的魅力
教师要解放思想,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和形式。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循序渐进,让学生充分领略到儿童文学的魅力,进而能主动阅读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中引入情景对话、经典歌曲、绕口令以及儿歌等,实现读唱的有机结合,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同时,教师要读书与思考结合,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帮助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而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就自己的阅读材料提出自己的疑问,共同讨论找出结论,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动手写,实现读写结合,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教育的生态性,为学生营造和谐的阅读环境,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建立优化教育生态价值链,让学生从传统的阅读中释放出来。
其次建构科学合理的阅读评价机制。传统阅读教学中,分数是衡量阅读成效的唯一标准,学生阅读儿童文学的最终目的是摘抄或者写读后感,因而他们对阅读有着一定的抵触情绪。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培养积极主动地阅读。要保证阅读宗旨的顺利实现,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需求。具体评价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类工具书,学会搜集、整理重要信息,评价要更加注重阅读质量。具体的评价目标应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阅读感受,从而树立起学生的终身阅读理念。在阅读中,要多给学生正面、积极的评价,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接受了来自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以后,就会自然而然的爱上阅读,从而更加自觉地寻找适合自己的书籍,使阅读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2.2科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
教师要把好选择关,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儿童文学读物。在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时应从学生具体特点入手,选择拼音读物;对中年级或高年级学生阅读指导时,要视学生认知水平选择内容积极向上的纯文字读物。小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他们乐于去接受和探究感兴趣的事物,反之,他们会视而不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科幻和探险类读物受到大多数儿童的欢迎和青睐,这类读物满足了他们对世界的幻想和好奇,《吹牛大王历险记》、《海底两万里》等可作为教师的推荐书籍。同时,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供低年级学生使用,而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相对丰富,知识面也相对较广,科幻、探险、游记、散文、传记等儿童读物应成为他们的阅读选择。
教师还要传授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在指导过程中,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阅读习惯和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指导方式。以下几种方法供参考:(1)选读法。依据学生具体的心理需要,选择适合的儿童文学读物。女生一般喜欢校园类作品,而男生则倾向于笑话或者科幻类儿童文学。由此,教师可以将校园类作品推荐给男生,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而女生可以适当的阅读科普类读物,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进而实现知识结构的整合和优化。(2)精读法。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精读。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儿童文学读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经典的思考和感悟。(3)速读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某部文学作品。这样,学生的阅读时间将会大幅度缩减,一定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就会增加,处理的阅读信息也会更多。(4)摘录法。在阅读儿童文学读物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摘录精彩段落或者词语,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过程,从而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摘录进行检查,询问学生摘录好词好句的理由或摘录语段的具体特点,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三、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儿童文学,语文教学中应始终渗透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寻找小学语文教育和儿童文学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特殊作用,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顺利开展,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实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雷永梅.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03)
[2] 王林发.解释学视野下的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学教育[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06)
[3] 刘玉红.浅谈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J]. 新课程(下).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