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班主任在做经验报告时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是我一直思考并积极探索的一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着。在这里,我想谈一下自己在班级管理上的几点做法和看法:
一、新接一个班级,要“严”字当头,强调好各项纪律。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立规矩。立规矩,就要把握一个“严”字。 “从严治班,从严治学”,结合校纪班规,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有纪律、有秩序、有礼貌”。纪律上我主张 “先‘专政’后‘民主’”,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胜利。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比如说:铃声就是命令,上课不管老师在与不在,听到铃声就要安静。
二、对待学生要有“三心”,即爱心、细心、恒心。
1、爱心
严并不等于严酷、苛求,而是严而有情,严而见爱,“如果学生是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蕾,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在阳光里绚丽绽放”。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次万次的说教。
教师的爱,尤其是班主任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对学生的爱应是普遍而广泛的,不以社会原因、家庭背景及平时表现而有所偏爱,而是一视同仁。同时爱心也是具体的,例如每天早晨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教室卫生是否干净,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提醒同学们穿好合适的衣服,叮嘱同学们天天要吃好早餐,放学前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等等,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事情,却是老师投入了真情,也换来了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承认,家长对自己工作的认可。
2、细心
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 眼细,心细,手细,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教育是细节的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时时注意学生的变化,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手势,看到学生的内心,走进他们那个童心世界。也许孤独,他渴望温暖;遇到挫折,他需要鼓励;犯了错误,他希望包容;面对失败,他期望成功。我都从细微之处加以体察。努力为学生的成长贡献我的力量。我想,只要我们真正以人为本,以金子般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的无限热爱之中。
3、恒心
不管是对于学生的爱心 ,还是日常工作中的细心,都要持之以恒,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良好的班风的呈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只有班主任老师坚持下来了,学生才能跟着老师坚持下来。
三、在班级管理中,要始终以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为主线。
好习惯,早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的时候,我就下意识做到抓好开端,严格训练。利用班会甚至专门抽出时间学习班级的各项制度。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下课后准备好下节课所用的东西,放好凳子,捡完纸再出去玩;培养他们不乱扔废纸、弯腰捡纸的习惯;抓好早读及课堂常规训练,教育他们课间做安全有益的游戏,等等。刚开始一段时间,班主任一定要跟上,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对各方面的习惯进行强化训练,要常检查,常落实,充分利用班会总结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表现好的孩子给予加分的奖励,逐渐养成认真听课、认真作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培养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付出长期的努力,老师要说话算话,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一定要严格实施,决不能轻易改变直到孩子良好习惯养成为止。
四、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1、在日常的班级任务分配中,做到“人人有事做”,让学生各负其责。
每一个学生在老师面前、在班级活动中都是平等的,都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爱护,同样,每一个同学也都有责任为班级出一份力。为了提高班级工作的效率,避免责任分散,同时也为了每个同学都能够实现自身在班级中的价值,我在班级管理中,一直注重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在打扫卫生时,班里50个学生,每人负责一个地方,把责任具体到个人。这样,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不会出现偷懒的现象,哪个地方卫生不干净,我也能直接找到个人。
2、设立奖罚分明的“班规”。
在对学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之后,我就会根据班级目标和学生实际,花费一定的时间,制定尽可能详尽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班纪班规。对于这些制定出来的班纪班规,我会在班会课上一条一条地向学生公布,并张贴在班级的绒板上,让每个学生都熟知。每个月末我都会进行一次量化分数的评比,对前十名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表现差的学生给予批评并告知家长,在每个月评比的基础上,在学期末,我会对这些成绩进行汇总,总成绩差的学生,即使学习成绩再好,也没有评优的资格。
五、充分发挥学生与家长的作用
刚开始做班主任的时候,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效果并不理想,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没有很好地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伞柄、支架和布,一个再好的伞柄如果没有支架的支撑是无论如何也撑不起一片天空的。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能够大大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起到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每学期初,我都会重新整理家长的联系方式,方便与他们联系。一旦学生发生什么事情,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和家长联系。上学期召开了两次家长会,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孩子在学校以及家中的表现,与家长一起商讨孩子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同家长达成共识,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六、班主任要以身示范,给学生树立好榜样。
“德高为范,博学为师”。 教师必须具备美好的师德。教育学上有一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上梁不正下梁歪,都说明这个道理。作为班主任如果以身作则,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大到爱国、尊老、护幼、敬长,小到弯腰捡起一张纸,一言一行,都是一种潜移默化、水滴石穿的力量。
勤于用双手给学生做出示范。在学校,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是班主任,学生受班主任的影响也最大。学生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不只听其言,还会观其行。班主任只有用行动做出榜样,使学生“耳濡”和“目染”。久而久之,才能产生影响学生的巨大效能。正所谓“话说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学生工作,面广量大,要想取得好效果,班主任必须抓住每一个“用手说话”的机会,做到手勤。比如,打扫厕所等卫生难点时,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怕吃苦受累;放学了,随手关上一扇门窗……诸如此类的细节和动作,都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进一步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意,进而产生“无声胜有声”的独到效果。
总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尊重与理解学生,还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与需要,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与水平。更重要地,班级管理工作要做好,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辛勤付出,离不开一个“爱”字,更离不开管理的策略和艺术!
作者简介:
王燕,山东省潍坊锦程小学;硕士研究生;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