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 博弈视角下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博弈视角下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作 者:胡 娟 (湖南农业大学 商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摘   要:基层公务员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最小治理单位,同时兼具管理者与执行者双重身份。但是基层公务员由于承担任务重,工资低。在工作中常常处于消极被动,同时由于社会公信体系的缺失对基层公务员信誉体系的传导。造成基层公务员不能享受体面工作的权利,催生公务员辞职离职潮。本文将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析出影响基层公务员工作的因素,并从博弈视角,对影响因素所牵扯的利益主体进行博弈分析。从博弈均衡的角度,提出基层公务员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视角;激励机制

一、引言
基层公务员一直是公务员结构中的末端部分。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到今年,湖南省浏阳市至少有七名公务员已经“辞职”,其中,三人辞去了公务员公职,已完全不具有公务员身份;三人依然保持公务员身份,只是辞去了领导职务;另外有一人出国经商,情况不明。湖南省浏阳市七名公务员“辞职”现象只是全国基层公务员辞职现象的一个最小缩印,基层公务员“辞职”现象层出不穷。相关媒体对于公务员“辞职”现象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发现存在两大原因:第一,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社会认可度不高,缺乏社会公信力。第二,基层公务员收入低,福利待遇差,且工作环境艰苦。这两大原因一直困扰了基层公务员群体。
二、委托代理过程中的博弈分析
委托代理机制的作用下,委托人与代理人针对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上产生了博弈关系。在利益分配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无法观测到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只能依靠产出作为观测值,通过产出水平的变化对报酬水平进行调整。代理人由于承担了市场大量交易成本,无法建立起代理者努力水平与产出之间直接的线性关系。所以在利益分配上形成了激烈的冲突。而且由于委托人将风险水平过多的分担到代理人手中,使得代理人承受巨大的风险成本。两者在利益分配与分险分担上都不具备对称关系。
  假定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风险规避者,努力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则双方在利益分配上都采取利己的策略,委托人是信号发送者,代理人是信号接收者。在第一种情形下,假设形成了巨大的外部风险,委托人将风险完全转移到代理人。委托人准备了两份合同,委托人可以选择固定工资合同与风险加成工资合同(固定工资与风险报酬之和),而代理人有权选择是接受与不接受委托人的两类合同,所以委托人的策略集合为(固定工资合同,风险加成工资合同),代理人的策略集合为(接受,不接受),则

 

 

由于委托人倾向于选择固定工资合同,则代理人倾向于选择风险加成合同,则在静态博弈中,委托人会选择固定工资合同,而代理人会选择风险加成工资合同,此时无纳什均衡点。在动态博弈下,在信息对称条件下,委托人选择固定工资合同,代理人选择不接受,构成纳什均衡点(固定工资合同,不接受),但是此时无严格产出水平。委托代理过程是无效率的。
假定委托人和代理人形成了固定利益合作模式,即委托人和代理人在交易前签订了一份固定的工资合同。委托和代理双方都是风险规避者,都极力的采取风险规避的策略,此时代理人是信号发送者,委托人是信号接收者。代理人面临外部风险,做出努力或者懈怠的行为,而委托人可以采取了接受或者不接受的行为。此时,委托人的策略集合为(接受,不接受),代理人的策略集合为(努力,懈怠)。
 

 

由于代理人在面临外部风险时,倾向于选择懈怠,则,而委托人期望代理人能够努力,所以对于委托人来说,,在静态博弈中,代理人选择懈怠,而委托人会选择接受,此时无纳什均衡点。在动态博弈中,代理人依然坚持选择懈怠,而此时委托人观测到代理人的行为会选择不接受,此时形成纳什均衡点,但是代理人懈怠,委托人不接受。无法达成交易,损害社会福利,所以,当代理人面对外部风险时,委托人应该给予代理人一定的风险补偿,此时(努力,接受)为纳什均衡点,此时社会福利增加。
三、群体博弈在实现纳什均衡中的简单路径分析
(一)权力分配在群体博弈中形成共同决策的作用
在群体决策中,倾向于同一决策的认识,取决于群体领导者的认识和群体内部成员利益的分配。所以权力分配在群体博弈中形成共同决策具有直接作用。在群体决策中拥有绝对权力的领导者可以将群体博弈抽象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博弈。在基层公务员群体中的领导者与国家决策层之间基于收益和风险达成协议,形成纳什均衡,此时群体博弈中形成共同决策。领导者的认识和选择成为了群体博弈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公务员群体领导者对于风险加成合同的利弊的认识与基层公务员群体领导者的自我约束能力,国家对于基层公务员工资的认识与国家的激励政策成为了影响双方群体形成共同决策的关键。
(二)复杂群体博弈中的决策形成机制讨论
在复杂群体中,群体内部没有形成权力分配结构,群体中间没有领导者的产生,此时群体间博弈难以形成纳什均衡点。此时,复杂群体中成员的选择是复杂的,成员选择的不一致性将干扰对于最终纳什均衡结果的产生,此时成员之间的选择和最终结果的达成可以抽象为公共物品选择模型。此时投票机制成为了达成群体内结果的办法。采用投票的方式群体中形成集体偏好,从而通过偏好之间的纠正,逐步实现群体间形成纳什均衡。
(三)群体博弈中的均衡形成路径
在基层公务员群体与国家之间博弈的情形下,由于国家内部决策机构的明晰,从而具有领导者,而基层公务员群体由于普遍联系少,难以形成具有统一的领导者,所以需要一个机构对于基层公务员群体的真实利益诉求进行统一的信息收集,从而实现基层公务员利益共同体系。保障每一个基层公务员的利益。
四、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基层公务员行为分析
(一)基层公务员生态环境分析
基层公务员作为国家权力的底层执行者,获得了国家给予的工资报酬,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当然基层公务员群体作为普通公务员群体,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誉。但是基层公务员群体的职责却与其收益不能形成对应,基层公务员扮演者两种角色,基层的管理者与基层的“劳动者”。基层的管理者是公务员职责在基层环境中的特殊反映。基层的“劳动者”角色则是基层公务员与城市公务员的区别,因为基层“劳动者”不仅仅参与基层管理,承担管理职责,还要对于基层各项事业都负有责任,这可以说是基层管理者扮演全能者的角色。由于基层工作环境艰苦,基层公务员的个人素质有限,外部环境也存在潜在的风险。
(二)博弈在公务关系中的延伸
基层公务员的收益与风险不对称,导致基层公务员群体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问题直接导致博弈在公务关系中的存在。委托人和代理人在针对收益分配和风险分担上存在着分歧。国家作为基层公务员群体的委托人,对于基层公务员群体支付的报酬不足以支付基层公务员群体作为国家代理人所承担的风险报酬。由于国家的行政支出具有刚性,且国家无法对每一名基层公务员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导致国家与基层公务员群体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也直接激化了国家与基层公务员群体在公务员在讨论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时的矛盾,博弈关系进一步升级。
(三)激励机制在优化基层公务员行为中的应用
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机制可以分为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国家权力代表了人民利益,必须要使得国家作为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国家应该通过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作为保障,让每一个基层公务员能够参与到基层管理上来。激励机制在优化基层公务员行为中有着巨大的作用。
五、基层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优化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信息收集职能
基层公务员群体的利益真实诉求是解决激励基层公务员行为的先决条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在收集基层公务员群体信息,特别是基层公务员利益诉求信息上的职能要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国家和基层公务员的正常沟通渠道,保障相关国家对于基层公务员群体政策的出台。
(二)完善基层公务员收入公平制度
基层公务员与普通城市公务员固定工资标准应相对公平,在综合物价,通胀等因素的同时,保障基层公务员与普通城市公务员的基本工资待遇一致,确保基层公务员的基本收入稳定。
(三)建立基层公务员工作风险评估体系
基层公务员相对于普通城市公务员承担着更大的外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是基层公务员的生态环境导致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建立基层公务员工作风险评估体系,要对工作外部环境,工作内容的调整给予相应的风险等级划分。确保基层公务员考核体系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