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提高《机械制图》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提高《机械制图》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作 者:洪霞 (甘肃省煤炭工业技工学校 730919)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笔者在《机械制图》课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方法,尤其是多媒体中的计算机绘图技术,能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机械制图》课教学中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未来绘图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方法

一 、引言
《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技校学生刚脱离初中纯理论学习,对这样一门动手性强的课,还是不适应,再加之初中生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差,根据立体的机械零件画出平面的三视图和根据平面的三视图想象出立体的机械零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建立立体感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因此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借助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它既有教师教的行为,又有学生学的行为,而且两者相辅相成。采用教学方法的直接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准备,维持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呈现教材的内容,解决学生的学习障碍。
二、问答教学法
问答教学就是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出问题,激发思维。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直接向学生灌输,而应该不断提出问题,暴露出学生观点的破绽和自相矛盾之处,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并不明了所用概念的根本意义,从而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内动力,让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就是通过提问和反问,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接近真理。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他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机械制图》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理论性和动手应用性都很强。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所掌握的程度,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一些启迪思维的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经过思考和引导又要能够解决。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老师给出一个机械零件后提问: 为了表达机械零件的结构形状,从哪个方向进行投射得到的视图能反映这个零件的结构特征而作为主视图?这个问题提出后,立即引起了争论,有的说从前向后,有的说从左向右,有的说从上向下。经过激烈的讨论分析,最后总结三个方向的各自特点,从而得出最佳的表达方案,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更加明确各个方向投射的特点和主视图的确定对其他两个视图影响。
三、感性教学法
就是利用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学模具给学生具体的、直接的感性认识,降低理解的难度,提高学习的兴趣。图样所要表达的机械零件是具体、直观的,具体直观的实物总是比抽象的易于理解。因此,在机械制图课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灵活地运用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学模具,以具体直观的形式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使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认识中留下深刻印象,引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例如“点的投影规律、点的坐标、点的相对坐标”这部分内容很抽象,学生学起来感觉到很吃力。特别是对点的坐标是点到三个投影面的距离(到W面的距离为X坐标,到V面的距离为Y坐标,到H面距离为Z坐标)。点的相对坐标就是两点之间在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的距离,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用长方体模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观察几个顶点,让学生明白长方体顶点到坐标面的距离是点的坐标(绝对坐标),同一条棱线上两端点间的距离就是相对坐标,然后再将这几个顶点投影,进行比较,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如在开始讲三视图的概念、投影规律前,可先用自制的三投影面体系(正立的V面、水平的H面、侧立的W面)及形体模型来进行演示,这样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手段是制图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采取的直观手段是多种多样的。
(一)实物的运用
实物就是拿真实的物体展示,所得到的感性知识同实际事物间的联系较为直接密切,但它往往难以反映事物的本质要素,比如拿一个内部结构复杂的零件展示,学生并不能理解和想象它的整体结构,尤其是内部结构。因此在制图教学中一般不常采用。
(二)模型等教具的运用
就是模型、挂图等教具的使用。这些教具不但能给学生外表的、直观的认识,而且能拆开分解展示内部的、本质的东西。如在讲解组合体读图时,首先根据视图的特征分解形体,利用“三等”关系对投影确定形状,然后综合起来想象整体的空间形状,之后给出该形体的轴测图,让学生对自己想象的形体和模型进行比较,以此使组合体读图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日常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运用
就是在制图教学中,教师如果利用学生熟悉的实例来引进概念,也能收到良好的领会效果。比如讲授“投影”这个概念时,就可以利用物体在太阳光或灯光照射下,在地面或墙壁上出现该物体的影子这个学生所熟悉的自然现象导出,从而使学生对“投影”的概念理解得更深、记忆得更牢。
四、CAD教学法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特别是Auto CAD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发展,为机械制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制图教学中利用CAD技术,更容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读组合体的三视图”时,我就预先在Auto CAD系统下画好三视图,教学时调出三视图,给学生分析三个视图中哪个视图能反映物体的特征,就以这个视图为基础,利用Auto CAD技术经过拉伸、旋转、扫掠等方法形成各个基本体,然后经过移动和布尔运算形成组合体。这个形成过程就像学生读图时立体在学生大脑中形成过程一样直接明白。另外可带动学生用橡皮泥等进行同步的模型制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结论
总之,以上是本人在《机械制图》课中用到的三种方法,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着手,围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看图能力、绘图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来组织教学,要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各式各样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