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生物课堂关于实施问题情境创设的思考

生物课堂关于实施问题情境创设的思考

作 者:李伟 张燕英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第一中学 256200)

问题情境创设,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生出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育模式,对打造新型课堂有积极的意义.
本学期,我们高一生物组每位教师都在自己的教学班级实施了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通过与上学期的学习状况比较,以及对学生的访谈发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 学习的转变兴趣的提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每节内容前都创设了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是点燃求知欲、创造欲的火把,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巨大动力。只有具备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生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才能真正地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事情来做,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这一学期来的观察以及对学生的访谈发现,问题情境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入境入情过程中逐步发现许多问题,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把要掌握的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然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做重点讲解,而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哪里不理解其实学生自己也不清楚,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都不高。而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把问题先抛给学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
同时,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需要师生、生生对情境中提出的问题,通过研讨、争辩、交流寻找出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1]这样确实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得小组合作讨论环节落实到了实处。不再像上学期那样,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多数学生无动于衷,表现的比较懒散。
 (二)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善于捕捉问题的观察,实质上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本身是对思维的锻炼和发展,整个过程中饱含着积极的思维。细致敏锐的观察力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条件。作为生物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利用问题串和图片等创设问题情境,发现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对图片或相关内容的观察和阅读,提出自己的疑问或看法,明确了自己在知识理解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从而寻找合理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学生的观察意识得到了培养,观察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学生学科素养的改观
生物学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专业术语,掌握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拥有一个纯洁、健康的心灵世界。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与人文也是分不开的。科学能够带给人类财富,但这些财富,最终还是要靠人来享受,靠人类社会支配。当今社会,污染越来越严重,造成生存环境恶化,致使很多国家的多种生物离奇死亡;而恐怖变得更加流行,各国家频频搞联合军演,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人也变得越来越“聪明”,相互之间少了厚道,多了计谋。当代著名哲学家岱年曾这样说过,“和谐是物质存在的基础”,“如无和谐,则新物不成,而世界将成为须臾幻灭的世界”。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甚至于认为是危言耸听,即便大自然已经向我们人类发出了警告和报复,仍然没有察觉,不思悔过。而这使得生物教学变得更加任重而道远。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了生物学科的这种内在特点,结合相应的内容,用带有浓郁情味的话语、充满激情的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在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为保护生态平衡,为维护生物世界的和谐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 问题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吸引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学习。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了学生对学习问题的认知与思考,引发了学生求解的动机,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上来。通过本次教研发现,由于技能水平不够、运用技巧不足等原因,目前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问题情境创设应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
虽然问题情境创设方式很多,但是如果所设计的问题与知识点无关,就会导致对核心问题的忽视。例如色素提取与分离时,要让学生明白该如何看实验结果,比如研究滤纸上色带的个数,宽窄及次序等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抓准学习目标,掌握学习重点。千万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一味求新颖,忽略了与知识间的衔接过渡,冲淡主干知识甚至偏离。
 (二) 问题情境创设要循序渐进,具有启发性
 能真正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应该是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如果问题太难,只能起到启示作用而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如果问题太简单,又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阻塞。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认识是渐进式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具体个案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三) 问题情境创设要给予学生思考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回答问题的机会有限,所以应该给以学生足够的时间用以思考问题。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可能已经理解了,但是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流畅的表达出来。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给予一定的思考时间,同时让学生可以有机会组织自己的答案,使其更加条理,这样才能切实实现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
(四)问题情境创设要面向全体学生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情境的创设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生是否能快速高效的进入到生物新授课的学习中来,因此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情况,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必须根据课堂内容、学生基础和经验等方面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所以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创设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情境材料只是分析和讨论的材料,不是基础知识,不能“为材料而材料”,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相应的归纳和梳理。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问题能够使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状态,因此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优化高中生物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译[M].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