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于儿童教育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幼儿的长期发展提出对应的挑战并且会给予适当的练习机会。而差的学习环境则无法给予学生(幼儿)新技能运用的机会。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将根据学生(幼儿)的发展水平、实际需求等,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投放材料让幼儿可以自由地去运用或者操作这些材料,在这个运用的过程中,就可以获得一些关键性的经验,使得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投放;问题;原则
传统的幼儿园教育希望可以在学生进入小学阶段之前,让其掌握更多地基础知识,以便于其长期发展,而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幼儿园教学对于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越加重视。然而,就当前的幼儿园教学来说,教师动手动脑的多,幼儿动手动脑较少,幼儿参与度相对缺乏,难以达到对应的教学效果。而且,在教学中,幼儿园所提供的玩具多以趣味为主,缺乏启发性,这就导致幼儿心智发展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教课改在课程组织形式上的一种突破和尝试,其目的是使幼儿的学习活动更适合每个不同个体的发展,真正实现幼儿的个体建构与自主发展。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一、区域活动的内涵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根据幼儿发展需求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来进行目标的创设的一种育人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其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或者个别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生活和游戏活动。该种活动的本质,也就是将一定的教育资源分配到幼儿手中,而幼儿利用自身的某些行动,来将教学资源的作用发挥,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实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分析,发现了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上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的问题,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满足幼儿活动兴趣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目的是幼儿活动时,可以促进其学习。其中,首要目的就是幼儿对于其投放的材料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兴趣。因此,在教师选择材料时尽量选择一些外表大方、富有美感,以提高幼儿的兴趣。同时,这类型的材料,也可以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对于低龄段的幼儿,主要考虑的就是兴趣问题。
例如:生活区中的“夹珠子”活动,老师只提供一些筷子、一些玻璃珠、操作盒,让孩子重复一个动作。这样,只能达到锻炼小手灵活性的目的,而且孩子在操作过程中无需多动脑筋。时间长久,不改进,孩子就会失去操作兴趣。
对策:在区域材料投放上,教师必须思考先于行动,应根据目标思考投放什么材料,而不是先准备好材料再思考目标和价值。而且,在同一种操作活动中,应尽量让幼儿实现多维目标。还是以 “夹珠子”为例,可以给幼儿提供不同材料的珠子,如玻璃珠、木珠、塑料珠等;不同材质的筷子,如不锈钢筷、木筷、竹筷、一次性筷子等;还可以提供几个纸杯,分别标上10以内的数和圆点,让幼儿放上相应的珠子。这样,在一个“夹珠子”活动中,既可以锻炼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学习使用筷子,又可以让幼儿探究哪种珠子更容易夹起,哪种筷子更好使用,更能让幼儿学习按数取物。这样的材料投放才是蕴含了多维目标的,是有效的。
(二)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区域活动中投放材料是为了达到对应的教育目的。因此,其投放的材料必须要有教育意义。在材料投放之前,尽量针对材料的教育效果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来选择其投放的意义。另外,在整个投放过程中,尽量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使得材料的深入程度不断提高,幼儿在操作中可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达到教育的目的。
如生活操作区的缝的活动,先让幼儿接触简单的缝针方法,让幼儿有成就感,在慢慢过渡到缝图案,这样孩子们就不在无视这一操作活动了。 材料不同,难易不一,才能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幼儿参与到区域活动中。
(三)材料本身的质量原则
教育资源是必要的教学投资。然而,在绿色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各个领域的资源利用都相对重视。对于教育材料的投放,最好可以利用自然物或者是废旧物品,从而达到对应的绿色教育需求。另外,这类物品取材难度较低,在生活中出现的几率较高。但是,幼儿本身处于成长阶段,其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这类材料的选择上,也需要重视其质量,避免其给学生带来影响。
(四)材料投放的整合性
区域活动内容应与集中教育、主题活动相整合,让幼儿进行系统、关联的学习,构建完整的经验体系。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整合这方面单一,大多数只有美工区、阅读区、与主题活动结合得较紧密些,其他区还有待整合。
对策:围绕每个月的主题活动,组织一日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各个区根据主题选择相应的、适宜的内容,投放相关材料,引导幼儿进行系统地学习。如我班的主题活动“恐龙探险队”,美工区:投放各种画笔,图画纸、橡皮泥、彩纸、剪刀、胶棒、刮画纸等材料,给恐龙涂色,自己画恐龙,用橡皮泥捏恐龙,剪恐龙等;科学区:恐龙探险(玩沙,在沙中寻找恐龙,恐龙挖掘,制作火山等);建构区:恐龙家园;图书区:恐龙的故事。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活动,让幼儿形成完整的经验,而且老师在准备材料上更有方向性、目的性。
三、区域活动在确定投放的依据
教学过程中,区域活动如何展开,展开后,如何进行投放。也需要一定的参考依据,以保证其教学效果。依据主要表现为:
(一)根据日常生活教育为主体投放材料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与发展目标,从而设置不同的活动区域,投放不同的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选择,在某个区域活动进行操作。对于小班的孩子,可以采用角色扮演与模仿的方式,也就是俗称的过家家来满足其成长的角色领悟;而对于大班学生,其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可以投放一些益智性材料,以达到启发效果。
(二)根据主题活动投放材料
区域活动多以主题的形式来进行开展,在材料投放上,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在进区前,需要制定对应的儿童计划。而每一个主题的制作,都需要根据幼儿的现状与成长需求来进行确定,同时,可适当与幼儿的生活经历相联系,从而来满足其学习的欲望。比如,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热播时,就可以将其作为主题,在区域中投放适当的卡片与书籍来捕捉幼儿的学习欲望。
(三)根据班级特点以及幼儿活动需要投放材料
在不同的幼儿教育阶段,其对于整个教学需求也存在不同。在幼儿开始进入教学的阶段,其多是只对某些游戏感兴趣。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材料,就需要注意材料本身具有的趣味性,让幼儿可以得到一定的放松,诱导式教学。而在幼儿教育的后期,就需要对材料具有的启发性加以确认。
五、结束语
总之,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一定要有计划性和目标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提供具有探究性、操作性、层次性的材料,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然资源,让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主动建构经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莉君,邓双. 示范性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性[J]. 学前教育研究,2012,05:44-47.
[2]郭玲. 区域活动开展中材料适宜性投放的研究[J]. 才智,2011,32:115-116.
[3]申敏婷,付红珍. 让材料投放成为幼儿自主成长的助推器[J]. 教育教学论坛,2015,07:197-198.
[4]王峰. 中班美术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240.
[5]张冲.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投放策略探讨[J]. 科技风,2016,08:102.
作者简介:姓名:邓月婷,性别:女,出生年月1984、6,工作单位:师大附中净月实验学校幼教部,职称:小教一级,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