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三化学教学问题和高效课堂构建机制

初三化学教学问题和高效课堂构建机制

作 者:刘小宁1 杜聪2 赵雪琴3 李晓凤4 (1,3,4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中学 ,2河南省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 453000)

摘    要:初三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现代化教学课程中的重要课题。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积极主动地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学习中去呢?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化学教师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革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从而更好的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
关键词:初三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构建机制

化学作为初三年级开设的新学科,不仅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更是一门既简单又困难的课程。学生对于新课程的强烈学习兴趣和科学的逻辑思维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选择有价值的化学教学内容。同时,创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科素养,是我们化学课程教育的总趋向。
一、初三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限制学生今后发展
初三化学教学实践中,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非常大,依然沿袭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化学与数学相似,都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都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现阶段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只浮于表面,如果这时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记住公式、理论,那么就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主动性,更难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们的潜能难以得到真正的挖掘。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的学习潜能难以有效的激发出来,长此以往不但难以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更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教学氛围不浓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这种环境下,青少年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机械化的完成学习任务。而化学是比较枯燥无聊的,它很大一部分都体现在化学公式和理论上,让学生难以有足够的兴趣去学习。并且化学公式和概念较多,需要长时间的背诵学习,因此学生们会产生一种厌烦心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化学不感兴趣,并且在上课的时候学生无法集中精神去学习,因此无法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很多家长关心的大多是孩子的考试分数,严重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并且很多家长根本不关心孩子的愿意,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因此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对学习就会产生一种排斥,同时又对家长产生一种害怕心理。而随着我国当前独生子女数量日益增多,很多家长对子女很溺爱,包办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认为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和关心,确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很难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就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
二、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一)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化学关系到生活中的吃、穿、住、行。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的、生动有趣的事例,从化学的角度去解读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就会让学生认为化学原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化学。在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化学老师就要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比如,在学习“酸和碱的性质”这一课题时,老师可以根据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比如,老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很多头痛的问题,如:铁制品生锈、水壶底部产生水垢等都很难用常规方法除去,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吗?”学生:“用砂纸打磨;看见家长用过醋,可能是利用了其中的醋酸”。然后老师问:“为什么用醋就能去掉水垢呢?”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这时老师就可以进入到将要学习的课本内容中了,接着老师就可以向同学们介绍食醋的性质了,老师还可以多介绍几种处理水垢和锈渍的方法,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做。这样学生们才会对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被调动,课堂教学才得以顺利进行,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作用。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影响化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直观因素。因此,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化学不只是理论和公式,还有实验,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讲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在课堂上老师要合理安排实验,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机会,充分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对实验探究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效率,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三)授课内容简明化、条理化
化学与数学相似,都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大量的化学公式、化学元素等知识点使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学的进度,因此学生成绩两端分化较严重,同时也导致差生产生自卑心理。因此,不利于化学教学的顺利开展。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以“简洁明了、化繁为简”为教学原则,将兀长的描述提炼成高度概括和精准的语句,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化学的本质,将学生学习消化的时间尽量缩短,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和自我总结。积极开展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提高学校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意识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教师可以将实验的准备、实验操作和实验总结的全过程交由学生自主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完成演示实验的操作和讲解,对学生在实验中的问题能及时引导,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已知的化学知识分析化学现象背后产生的原理并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借助课堂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和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总结,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试验中,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并监督学生在试验过程总的不当操作,做到及时发现并制止。同时,老师发现学生在实验当中的不当操作行为不要急于指正,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还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老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科学探究精神,对实验成果要实事求是,建立尊重实验数据的科学精神,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五)深入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化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方法。要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认真研究教材中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老师应深化教学课堂改革,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重视和加强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实验活动中,同时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予以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教学理念。教师应着重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并与其他在教学课堂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老师们一起讨论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同时,营造高校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智清. 九年级化学教学问题及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5(11):23-24.
[2]禹宏. 初三化学教学问题及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下旬, 2014(5):56-56.
[3]田茂盛. 初三化学教学问题及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 赤子旬刊, 2013(10):78-89.
个人简介:刘小宁,女,汉族,1985年3月出生,河南郑州人,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