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现如今,中学班主任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导致班主任工作积极性降低,进而出现了班主任缺位现象,这些现象在中学阶段表现较为突出。基于此背景,本文从班主任及其工作的阐述作为理论基础,对中学班主任缺位现象及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包括有 。通过探究旨在为中学班主任准确定位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缺位
纵观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班主任理论的提出是理论特色之一。自班主任角色形成之后,该角色随着教育过程的变革而不断变化。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呈现出多样化特点。由于教育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导致班主任工作的难度有所增大,班主任工作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一、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概述
(一)班主任的内涵和工作特点
班主任是指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贯彻学校各项政策和联系学生家长工作的主要责任人。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学习等工作加以指导和引导,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包括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工作的复杂性。大到班级的整体工作,小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班主任需要对班级内所有工作加以组织和引导,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处理各项问题的能力;其二,工作的整体性和针对性。由于班级工作的复杂性,对于出现频繁的同类型问题,班主任可以进行归类整理解决。还有一些问题是个别性的问题,需针对问题进行教育;其三,工作时代性。班主任工作并不是一层不变的,通常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新时期学生的吃苦精神欠缺,而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较高。面对不同时代的学生要采用符合时代特点的方式。
(二)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班主任工作内容具有多样性特点,具体包括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对学生开展的工作。如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和生活经历等,为后期开展其他工作奠定基础;积极关心学生身心方面的健康问题;其二,班级工作。班级管理工作不仅包括学生方面的工作,还包括有班级其他工作,如公益活动、班委会工作、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家长协调工作、班级功能文化建设以及日常其他工作。
二、中学班主任缺位现象分析
目前,中学班主任缺位现象主要表现在几方面,其一,认识缺位。个体的行为受到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一些班主任对自身工作的定位模糊,重要性认识不足,表现为只顾抓紧教学工作方面,而其他工作方面表现出拖拉的现象。而班主任认识方面的不足会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其二,精神缺位。现代化社会生存压力的增大,多数教师担任班主任处于功利性目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对工作的积极性不足,缺少无私奉献精神;其三,行为缺位。由于中学日常班级工作较为繁琐,导致一些教师无法集中精力从实践方面进行工作;另外,部分教师由于认识不足、重视程度偏低,进而出现了行动缺位的情况。
三、中学班主任缺位现象的原因分析
目前班主任自身定位不足、工作不到位,主要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分析,其一,外部原因。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文化形态体现出多样化特点,学生在此社会环境下学习和生活,难免会受到影响;一些学校为了便于统一管理,将班主任管理制度与其他教师管理制定融合,导致班主优势无法体现;由于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家庭均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长的“宝”,打不得,骂不得。以上这些原因使得班主任工作的难度加大、工作任务增多等,因此,许多教师不愿意主动担任班主任职位。即使踏上班主任岗位,其工作的积极性也很小;其二,内部原因。新课改推动了师生关系的变革和发展,师生之间需要处理好关系。但新时代学生的管理难度很大。新课改提倡的师生管理与实际教学管理中采用方法之间出现了冲突,一些班主任面对困境无法寻找科学的方式强化班主任组织工作,长此以往使得工作的主动性减小。
四、解决中学班主任缺位现象的对策
(一)班主任工作的准确定位
面对目前中学班主任工作的三大缺位问题的出现,其主要根源在于认识方面。所以,首先要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准确定位,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其一,加大班主任工作的理论课程学习和培养,丰富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拓展工作思路和工作视野,使得班主任对自身工作有全新的认识和感受;其二,筛选优秀班主任,组建标兵团队。从中学各个年级筛选出优秀班主任,组织成为标兵团队。制定相关制度,带领和指导其他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班主任等,使得中学班主任对自身有明确的定位,提高对自身的认识程度。
(二)改善待遇、提高地位
现阶段,由于班主任工作难度大、责任高、工资少等特点导致大多数教师并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为了改善以上现状还需要逐步改善教师待遇,提高班主任地位。其一,提高中学班主任的经济待遇,根据班主任工作量确定岗位津贴,通过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来增强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其二,提高中学班主任的政治待遇,学校的评优和职称等制度方面可以侧重于班主任,使得班主任的优越感提升;其三,重新搭建班主任岗位聘用制度,提高班主任工作岗位的竞争力,使得多数教师愿意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
(三)规范班主任管理制度
目前,针对中学班主任行动缺位现象还需要进一步规范班主任管理制度,逐步提高行动的主动性。其一,形成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外部环境是影响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制定较强的管理制度,逐步调动班主任实践行动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实践氛围和环境;其二,实现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制定班主任实践行动评价方式,对班主任实践完成的效果加以评价,运用外部力量扭转班主任的行动缺位现象。
总之,中学阶段是学生一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该教育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班主任缺位现象较为严重反映出班主任自身定位不准确和工作的不到位的现状。因此,作为中学班主任需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程度,进而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果和效率,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烽.中学班主任胜任力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23—24.
[2]李火妹.浅析中学班主任工作的艺术策略[J].求知导刊,2014(1):60—61.
[3]李文龙.谈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创新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