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创新性教学方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性教学方法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1杜聪 2刘小宁 3任雪琴 4李家璐 (1,3,4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2新乡市第二中学 453000)

摘   要:化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中学生都是从初三开始学习化学这门课程的,即初三化学课程是化学教学的开始阶段。既然是基础,所以在学生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一定要做基础性的教学。初三学生首次接触化学,没有知识基础,且面临中考的压力,针对这些情况,化学老师要积极思考对策,有条理的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课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并且可以促进化学教育的发展。本文正是以这些问题为讨论重点,浅析了初三化学教师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初三化学;创新性教学;方法应用

初三学生的化学学习是接触化学的最初阶段,虽然化学这门课程在中考所占的分值并不高,但是这门课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升学率。在初中三年级的班级中,化学成绩会出现两个极端,化学成绩优异的学生成绩基本上固定在45分——50分,而化学成绩差的则只得二三十分甚至十来分,对于这种情况化学老师更要在教学中使用创新性的办法,帮初三学生打好学习化学的基础。
一、运用情景设计,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教学
化学课程的讲解离不开化学实验的辅助,运用化学实验是在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生动直观的了解和认识。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初三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中学习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上课过程中,老师可以告知学生准备与实验相关的材料:一个玻璃水杯、一个勺子和一些蔗糖。这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促使学生预习课本上的内容。老师在做实验之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根据课本上的提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一杯水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蔗糖,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一步一步指引学生,并选择恰当的机会引出课本上的内容: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在没有做这个实验之前会根据经验认为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某些物质的液体,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会明白自己忽略了形成饱和液应具备的两个条件:即需要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溶剂。学生在这次实验中既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又牢固掌握了化学知识,对于自己在实验中所犯的错误也认识的更加深刻。
利用化学实验进行情景模式上课的方式,接近生活实际,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学到化学知识,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日常生活化学现象的思考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二、连接现实生活,营造有趣学习氛围
自古以来教育都提倡学习要知行合一,伟大的教育家、作家陶行知就在教学中提出这一观点说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教育、学习、行动三者相互结合,即学校就是社会,教育就是实践。在这种教育精神的指导下,化学老师应把教学的过程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让学生的学习走进生活,进行探索。化学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让理论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与学生积极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探索、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化学课本上第十章课题1的学习内容是常见的酸与碱,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把酸比作醋,把碱比作生活中常见的石灰,这样会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内容。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小常识、小技巧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比如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怎样除去烧水壶里的水垢和铁制品上的铁锈。有的学生说用砂纸磨掉上面的铁锈,有的同学说用食醋浸泡,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入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把现实生活中的内容引入化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实用性,同时也让同学们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化学的实际应用性很强,所以化学老师不能只为提高化学成绩而教学,也不能一下子把化学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得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无法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化学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与同学之间进行互动学习,用创新的化学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比如,化学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进行鼓励性、比赛性的教学方式,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竞赛,分组进行化学实验,对于比赛成绩优异的学生要进行奖励,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这样一来学生就成为主动接受老师的教授的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让学生在有趣、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化学知识,这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要地位。
例如,当学生完成一项化学实验后,老师可以引领鼓励学生进行其他与这个项目相关的化学实验,即让学生进行知识延伸的探究性学习。比如,在课本上“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的实验中,要用燃烧的木棒检测试管中是什么气体,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学生所做的实验没有发生爆裂鸣响现象,这个时候老师要进行一些方法的启示和指引。学习用功的学生会利用“爆炸极限”的概念来改进实验方法:在试管内倒入一些空气,就可以使爆炸发生,这个实验也就成功完成了。启示在上化学课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死板的知识讲解者。化学老师一定要坚持学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把现实生活与课本上的化学知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借用化学故事,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但面对中招考试,学习压力大会无形中增大。若是在这种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化学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引入一些有趣的化学小故事,定能使学生耳目一新,并能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可以根据化学小故事对化学领域有更宽泛的理解,同时可以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全身心的学习、热爱化学这门课程。例如,老师可以讲这些故事,枯草为什么放置时间久了会自己燃烧;生石灰与水相结合为什么会沸腾;居里夫人是怎样发现镭的和一克镭为何用14亿来交换等。让这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思考和学习。
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新课程标准又有了新的改革,为了适应这一情况,化学教师要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来教初三学生的化学,化学老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寻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方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另外初三化学老师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提高化学课堂讲课效率,增强讲课的成效。
 初三化学老师采用创新性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而且还可以促进化学教育的发展并进一步提高初三学生的整体成绩。从以上文章论述可以看出,用创新性教学方式来讲课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化学老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制定出实用并且有效果的教学方法,真正把创新性教学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同时老师要从生活中找到化学中所存在的规律,通过书本上的理论指导进行实践,这就是创新性教学的目的。
 化学老师应把教学的过程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让学生的学习走进生活,进行探索。化学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让理论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与学生积极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探索、学以致用的能力。总而言之,初三化学教学的主要方法就是让学生真正学会和理解具有实用性的化学,为初三学生升入优秀高中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玲. 浅析初三化学教学中创新性教学方法的使用[J]. 成功(教育),2012,11:216-217.
[2]张小丽. 初三化学课创新性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J]. 学周刊,2014,06:65.
[3]方存明. “翻转课堂”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技巧计算”专题复习课的设计[J]. 课程教学研究,2014,07:37-40.
个人简介:杜聪,男,汉族,1986年11月出生,河南新乡人,大学本科学历,理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