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试析贝多芬音乐风格的形成

试析贝多芬音乐风格的形成

作 者:辛晓雅 (广西艺术学院 530022)

摘   要:贝多芬音乐在富有哲理的表达同时,如果你仔细聆听,你还可以听出一些“故事”,那是一个时代的“故事”,一种敏感心脏的情感袒露,一个人的生命足迹。因此,在音乐表达的内容层面,贝多芬的音乐无疑是浪漫的先河。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深受启蒙运动影响,作品结构既严谨又富有创造性。维亚纳的生活环境给他带来很多的灵感,但也同样反映了他坎坷的一生。研究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应该从他的生活环境年代来分析,即早、中、晚三个时期。
关键词:贝多芬;音乐风格;音乐创作

一、贝多芬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地位
(一)时代背景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莱茵河畔的一个小城,贝多芬的祖父担任宫廷乐团团长,他的父亲也是宫廷中的一名男高音歌手。因此,贝多芬从小就突出了音乐方面的天赋,从四岁起开始学习音乐,在他八岁的时候就能在音乐会上尝试着表演作曲,然而,他在这个时期接受的音乐教育并不系统,在12岁的时候就能自如地进行演奏,并且还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的助手一职,也就这时候,他才正式开始学习音乐。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欧洲的战乱时期。法国“大革命”(1789年)无疑是影响贝多芬最为深刻的因素之一。它带给贝多芬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观念,激起的是一颗涌动着热血的年轻的贝多芬的心灵。他梦想着美好世界的来临。他要为这个时代谱写“英雄的赞歌”。在一七九六年的时候,贝多芬开始感觉到自己的听觉出现问题,然而,他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爱并没有被他的苦痛打倒,反而给了他继续创作的力量。
(二)历史地位
音乐史书一般认为贝多芬是集“古典”大成开“浪漫”先河的人物,是两个时期连接的纽带。其中作品分为三个创作阶段(前中后期),他的音乐富有哲理性,甚至就是音乐哲学。贝多芬音乐在富有哲理的表达同时,如果你仔细聆听,你还可以听出一些“故事”,那是一个时代的“故事”,一种敏感心脏的情感袒露,一个人的生命足迹。因此,在音乐表达的内容层面,贝多芬的音乐无疑是浪漫的先河。但更具有创新意义的是贝多芬对音乐形式的贡献,如奏鸣曲、四重奏、交响曲等,突破了古典时期和声的严谨理性规则;交响乐甚至还加进了人声来表达。音响力度也是超常的,所以,他的音乐往往给人震撼的感觉。总之,可以说其音乐是古典时期的巅峰之作。
二、贝多芬音乐风格的形成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深受启蒙运动影响,作品结构既严谨又富有创造性。维亚纳的生活环境给他带来很多的灵感,但也同样反映了他坎坷的一生。研究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应该从他的生活环境年代来分析,即早、中、晚三个时期。
(一)贝多芬初期的音乐风格
这个时期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早期,巴赫、海顿、克莱门第对他的影响很大,他饿作品充满了古典传统,并对古典传统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创作上有了自己的风格。他的作品有较为浓厚的英雄风格,通过自我表现来提高创作信息。贝多芬在这个阶段创作了八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遵循了海顿和莫扎特的规矩,但也不乏贝多芬自己新的风格。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环境让这些古典音乐家的生存境遇及创作风格变化多端。海顿的音乐风格缺发深刻的精神闲适,而莫扎特的音乐情感表达则更加热情、优美、个性化,而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就充满了个人的自由、平等意识,音乐内容更加具有理想型和博爱特色。此时,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中有了创新。例如,悲剧情绪浓厚的f小调第一奏鸣曲:OP2—1。
(二)贝多芬中期的音乐风格
这是贝多芬创作的高峰期,他一边顽强地和病魔斗争,一边进行认真的创作。中期作品浪漫性很强,风格变化也多,他自己创造了独特的乐段形式。例如葬礼进行曲,这部作品让贝多芬的创作进入旺盛时期。此时的贝多芬不再继续受海顿及莫扎特的影响,他开始重视作品的英雄主义和大众化,作品里有着激烈的矛盾和对比,他的奏鸣曲的创作让他的音乐风格和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他开始在作品中展现自己的独创性。由于贝多芬进入创作的旺盛期,他强化了奏鸣曲式的表现力,扩展了套取的结构,不断创新让贝多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例如《d小调(暴风雨)》。
(三)贝多芬晚期的音乐风格
创作晚期的贝多芬作品有一种超凡的境界,他对生活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命运和病痛的折磨中,他的坚强内心从未被改变过。这个阶段贝多芬将赋格变奏曲频繁运用到作品中,音乐中呈现一种哲学沉思气息,抒情更浓厚,色彩运用更多,和声功能变得很模糊了。他完美地将钢琴的乐器性发挥出来,经常性地利用最高音和最低音来强烈地表达情感。贝多芬晚期创作的作品都具有强大力量感召,如《第九交响曲》,揭开了浪漫主义的序幕。无论是奏鸣曲还是交响乐,音乐风格更加深沉、诚挚,作品中的主观意识越来越深刻,思想情感的表达更加复杂,始终有着坚定的意志。这个阶段的作品的抒情性代替了以往的英雄性,作品十分抽象和复杂。
三、结语
总之,在研究贝多芬音乐风格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他在奏鸣曲创作中极大地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利用音乐诠释人道主义,以强烈戏剧性、英雄性、交响性来丰富表现力,又在奏鸣曲中加入了大量的对比因素,完成了对奏鸣曲结构的完美改革。因此,要想了解贝多芬的音乐作品风格,就不得不了解他的创作背景和其他作品,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演奏好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更深刻地了解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准确地把握他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张庆忠.音乐巨人贝多芬[J].山东教育(中学刊),2006.
[2]王尚斌.浅谈贝多芬音乐风格和音乐精神.音乐时空.
[3][法]罗曼罗兰.名人传[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2
[4]林华实.贝多芬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5]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辛晓雅,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广东省雷州市人,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歌舞表演专业主修声乐表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