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完成好日常教学任务呢?本人就近两年年来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总结,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的年龄小,亲其师,信其道。喜欢这位教师,才会愿意听他的课,注意力集中,思维也会活跃。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时,要及时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老师无私的爱和师生平等对话基础上的。老师应该严而有度,而不是高高在上,应当关心、爱护每一位同学,真心和他们交朋友,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这样,他们才会真心喜欢你,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巧妙地把教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课堂效率是每个教师关心的问题,也是当今教育最期望的问题。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看的也是效率。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备课是关键。
1. 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把握充分,讲清知识的内在联系。
2. 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教材也特意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因此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三、多形式、分层次布置数学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依据之一。它对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和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课外作业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形式单一,内容乏味。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单一的计算,可以把数学的计算作业设计成多种形式。如:小学一年级学习认识时间,就可以布置回家与家长一起制作钟表模型。
2.课外作业布置要体现出层次性。避免作业量过多,盲目的“题海战术”,导致学生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能力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作业效果降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课外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四、及时批改、订正数学作业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批改作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用得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用得不好,也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等级制进行评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能。我们经常能看见这样的场景:作业发下来了,得“优”的学生兴高采烈,得“良”的学生闷闷不乐,得到“中”的垂头丧气,至于得到更低评价的就要唉声叹气了。其实在平时不起眼的作业批改中也可以进行一些小小的变革,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日常教学中做了如下一些小小的尝试。
1.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公开选举小组长,对于家庭作业就只需先批改检查小组长的,然后由小组长负责批改检查组员的,并督促每位学生拿红笔将做错的题通过讨论并进行订正,充分发挥学生“自治”,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快乐的学习知识。
2.允许改错,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网上,我学到了一招,批改作业遇到学生有错的情况下,先不打“×”,而是在旁边画一个圆圈,代表这道题有错误,让学生拿回去重新检查,如果学生能自己改正错误,还是评为“优”,如果还是检查不出来,就当面提示一下,直到改对为止。这样既帮助学生改正了错误,同时由于作业本上再没有那么多“×”,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增强了。
五、认真做好测试与评价
考前教师要做好复习工作,指导学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每次测验都要做好试卷分析,针对错误多、典型的题目认真讲解,督促学生总结、将错题订正,针对个别学困生还要在课余单独讲解。还要及时评比,做到有奖有罚,如:我将一个成绩好的和一个学困生捆绑进行奖罚,这样无形中就会形成“一对一”的帮助,从而共同提高。
以上只是我不成熟的几点看法,总之,高效的日常教学不是学生做的多不多,而是理解多不多;不是老师讲的多不多,而是讲的学生消化的多不多。高效的日常教学要稳打稳扎,深入教材、挖掘教材、走出教材,多想办法、点子,使知识简单化、趣味化,才能满足学生多变而新奇的心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