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探讨职业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探讨职业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作 者:杨 琼

(贵州省纳雍县职业技术学校   553300)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教育科学和音乐教学的理论日趋成熟,音乐教育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职高音乐欣赏课是为了培养职高生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一门课程,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中表现自己,提高学生的自我音乐欣赏能力,是更好的实现职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 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又使音乐欣赏课更具生命力。
  [关键词] 音乐欣赏;职高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艺术,对音乐美的感知、感动以及音乐表现与创造的乐趣,都只能在亲身参与的实践过程中获得.而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则是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很少考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对音乐作品的看法与见解,很少提供机会让学生直接参与音乐实践并从中获得知识,得到发展.本文针对职高音乐欣赏进行了探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 谈谈具体做法。
        一、注意把地理、民族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欣赏“中国民歌”时,可以结合各地的地理特点讲解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比如: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到处都是杨柳垂岸,小桥流水,连人都长的小巧玲珑, 使得音乐风格也委婉秀丽。所以江南小调中的《茉莉花》,曲调优美,舒缓,听来细致,动听,符合江南人的生活色彩,而北方地区石山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土地,气候寒冷,人长的高大彪捍,所以民歌的音调也高亢、嘹亮,质朴。例如内蒙古以及西藏等地的民歌听来粗犷,神秘,让人联想到了蓝天白云,骑马驰骋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原上,望着两旁星星点点分布着的羊群,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创造的一幅无与伦比的杰作。学生听着音乐,感叹起音乐的伟大,造物主的神奇!
        二、注意把历史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风格各异的音乐,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联系。我在教学中注意把历史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既复习了历史知识,又掌握了音乐知识。如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是作者在国外获知华沙起义失败,自己的祖国——波兰又重沦为沙俄统治而作。又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让学生自己讨论并分析一下我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然后再听《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作品, 学生内心所受到触动、所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绝对不是普通说教能比拟的。
        三、注意把文学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如我在上欣赏课《十面埋伏》这首琵琶武曲时,就首先引导他们琵琶的音色是“ 大珠小珠落玉盘”、“ 银瓶乍破水浆迸”。为了把这场战争讲得更精彩一些, 我又引用了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项羽在这场战斗中面临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很好地表现出来。在欣赏马思聪的《思乡曲》时, 我把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用大屏幕展示出来, 再来配乐诗朗读。名曲配名诗,学生情绪高涨,这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复习了那首著名诗篇,他们的成就感和兴趣陡然提升。
四、注意把美术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
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流动的画面”, 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在音乐欣赏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如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我把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在欣赏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光摄影。然后,让学生看者那美丽的草原风光图片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学生欣赏作品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管弦乐《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东西方音乐融合的交响画面。
        五、注意把政治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
        音乐作为一种文艺手段,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亿万人民起来保家卫国,《延安颂》号召了多少年轻人投身到革命圣地延安,投身到解放全国人民的伟大斗争中。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音乐作品也为当时的政治服务,也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如著名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一部经典作品,乐曲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歌颂中华民族的雄伟气概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由于这部作品作于1969年,不免打上了“文革”的政治烙印,在第四乐章《保卫黄河》中加上了《东方红》的曲调,但并不影响这部钢琴协奏曲的价值。在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时,我向同学们介绍了钢琴家殷承宗在回忆改编、创作《黄河》时的一些文章,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了当时的政治背景。
        六、注意把流行因素贯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
        流行音乐与音乐欣赏巧妙结合流行音乐易被人们传唱,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很具体现青春活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热衷于它非常自然。教师无需禁止学生去听去唱,并且在音乐欣赏时可选用一首与欣赏作品内容相关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染力,如:当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时,可事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通过欣赏让学生对草原有初步的认识: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绿绿的草原……再去欣赏《辽阔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体验其意境。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让优秀的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
总之,欣赏教学不仅仅是放放音乐让学生听听而已,要让学生逐步的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接受音乐作品本身,教师要带领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官能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发展。在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和创新意识,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析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高等音乐教育新视野丛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10.第1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第1版.
[3] 戴定澄主编.音乐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