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析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结构体系建设

浅析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结构体系建设

作 者:宗月萍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东营 257335)

[本论文来自于山东省省级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 16SC133]

摘  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推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的短缺。而高职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旨在为社会提供操作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为了满足创新创业环境下,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各大高职院校纷纷进行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结构体系的构建尝试。本文在分析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该体系的三条基本路径。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结构体系

1.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其相对于传统的高校教育来说,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或者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力,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狭义的创新创业教育则重点指教授学生创业能力,使其由求职者变为创造岗位的创业者。创新创业教育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的含义。首先,从教育观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是向全体学生展开的,旨在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从技术能力方面来看,它教给学生关于创新创业的知识与技能;从实施操作方面来看,它同传统教育相结合,在第一课堂教授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第二课堂或者其他的一些实践园地进行创业活动的尝试。
2.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在1998年,清华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举办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成功将创新创业教育大赛引入亚洲高校。随后,各大院校在政府的积极引导、支持下,纷纷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经过多年的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体现为三种方式:课堂授课、比赛、孵化创业基地。这三种形式从理论、比赛巩固、实践强化三方面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各大高校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就拿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来说,大部分高职院校通过组织比赛以及一些相关的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例如:指导学生自主组团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其参赛作品设计相关的程序等;开设相关的课程或者邀请成功人士举办创业讲座,但未能与其他课程相联系,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学生自发成立创业协会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但缺乏资金与专业老师的指导。这些做法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这些做法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专业课程分开,在教学目标上,缺乏统一大纲,学校支持力度不够,这些都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3.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3.1外显型课程建设
课堂传授、讲解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并设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包含专业选修与必修课程,从日常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创新创业思想,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相关研究表明,要想构建理想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开设四门到五门的核心课程,这些核心课程要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紧密相关,然后,根据自己院校的特色,围绕核心课程创建一些组合课程。考虑到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的时间较短,因此,在创新创业核心课程的创建上,应选择那些能够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特点的创业心理与技能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必备知识等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可以设为八个学时,但其内容必须精简;设置一些实用性强的、与决策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创业基本知识、创业需具备的几个素质等,可以按照侧重点不同,设置多门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所需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同时,高职院校可以依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以及院校自身的特色,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职工编写创新创业特色教材,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帮助学生理清创业的思路,与现实社会相连接。
3.2内隐型课程建设
内隐型课程是指学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课程,而是采取间接的方式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切要素。内隐型课程从专业角度出发,在日常的活动、讲课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在通识教育中加入与创业有关的品德,如创业所需的坚持、奋斗、开拓与拼搏精神、专研精神、自信与抗压力等等;其次,把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融入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中去,将经济、管理、技术等课程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例如,在将多媒体教育时,可以讲述多媒体技术的起源、含义以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以一个具体的多媒体系统为例,向学生阐述该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以及所用到的技术、所解决的问题。采用这种方式教学,一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另一方面又将新技术产生的思路以及新产品研发的过程向学生进行详细地讲解,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创新创业的流程,开阔学生的视野;最后,将创业案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充分体验创业者的感受,从而培养创业意识。
3.3创建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创业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设创业孵化基地,定期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到基地进行创新创业讲座,为学生传授经验;其次,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进行实习,亲身了解社会需求,为以后的创业积累经验;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计算机学生服务公司,让学生参与公司的管理以及运营,其可以承接师生电脑的维修以及软件程序的开发等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可以举办创业大赛或者创业沙龙等各式各样的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结束语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对于计算机专业,乃至高职院校都是非常重要的,其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教学培养目标中,建立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必修以及选修课程,并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增加学生创业实践机会,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兴燕,任文杰;论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J];河南农业;2012年22期.38-39
[2]马士玲,张君瑞;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课程[J];赤子:上中旬;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