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骨折术后康复教学的探讨

骨折术后康复教学的探讨

作 者:穆建坤1 孔渝菡2 肖 登3 (1,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 400000)

摘   要:现代医疗模式中,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其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的作用尤为重要,无论医务人员还是群众均已经认识到康复的重要性, 面对我国越来越大康复需求, 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康复教学已经成为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康复医学分支-骨折术后康复的康复教学方法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康复医学;骨折术后康复;临床教学

骨折术后康复主要是研究各类骨折术后所引起的关节粘连、肌力下降、肢体疼痛等功能障碍,对其存在或可能引发的残疾进行相关康复预防、评定及治疗的一门学科。骨折术后康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康复医学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而形成,是骨外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骨科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骨折病人明显的特点为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进一步导致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大多数骨折病人在进行完外科手术治疗之后,会忽视肢体功能的下一步恢复,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等症状,进而导致关节活动受限,严重则致残,如患肢疼痛,关节粘连,畸形等,病人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以及患者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进一步增加,骨折术后进行及早康复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骨折术后的康复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由于骨科康复的需求增长,以及目前康复人才的短缺,更加凸显了骨科康复人才培养的急迫性。因此对于骨科康复在康复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多种教学方法,对骨折术后康复的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一、多学科整合教学
康复医学是一门涉及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科目。患者在骨折术后多会出现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心肺功能下降等症状,因此需要我们从运动系统解剖学、骨外科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学科进行多方面分析,更好的了解骨折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一步做好三级预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术后出现功能障碍的基础是因为损伤致机体解剖结构异常改变,结构的改变导致功能出现变化。然而在目前的学习安排中,康复医学专科学生在学习骨折术后康复时,多为单纯的了解相应骨折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方案,却对骨的解剖机构、骨外科手术方案及术后对其他系统的影响了解并不完整,而每种骨折的典型症状体征、损伤程度、功能预后均会涉及到其他系统。因此,在进行骨折术后康复教学时,应对运动系统及相应系统的知识进行详细讲解,由手术部位的症状、体征、手术方案及可能引起的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完成康复评定及制定治疗方案[1],换而言之,就康复评定而言,不仅仅只是对单纯功能障碍的评估,而应该更多的从系统性方向进行分析,从解剖、生理、病理等发病机制和原理方面,全面评估身体整体状态的功能变化。这样的全面系统分析功能障碍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从而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如:进行锁骨骨折术后康复评定时,可从锁骨的解剖结构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推理出锁骨骨折后可能出现的症状、体征,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锁骨骨折采取的是何种治疗方案,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对比,手术不同方案直接的对比,不同的治疗方式可能会产生何种治疗效果,之间有无差异,差异是否显著,是否最大限度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对于预后有何种评价。患者的基本生活要求与职业是否对我们的治疗方式有不同需求。须知,康复治疗的最典型特点,除了处理患者的功能障碍问题,还包括对不同职业的患者,提供不同的职业康复方案。因此,我们对于康复学生的基本教育,应该从学校开始,训练学生具有基本的康复意识,从而在临床中更好的评定,制定治疗方案,使学生对康复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二、模拟教学
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以后的临床康复工作提供大量人才,因此授予学生相关理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成为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模拟教学主要通过角色转换、床旁示教、教学模型应用等方法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病人存在的问题,对康复的需求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模型对各种骨折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详细讲解,进而让学生模拟病人,了解各类骨折术后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进而提出问题,针对性的制定治疗方案。在教学中,我们加入床旁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骨折术后病人的分析、评定及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的能力,为以后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在我们的临床教学工作中,同时加强了学生对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医患沟通的培养,康复医学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共性在于:1.都是需要临床反复实践,长期与患者互动培训才能获得较好效果的教育方式。2.在教育中,首重与患者的沟通能力,需对患者的生命、生活、职业等全面通盘考虑,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式。这就使得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尊重患者的选择,同时引导患者理解并且接收自己的病情,最后选择患者愿意接收,同时也是最佳的治疗方案。此类教育,必须从我们对学生的基础教育开始,反复强调,以减少医患矛盾,同时也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康复教育与临床医学教育的差异性在于:1.康复治疗与临床医学的对象不一样,导致患者的心理状态出现差异。一般说来,康复治疗的患者多为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导致功能障碍的患者,或者为各种外伤后出现功能障碍的患者。患者病程长,心态焦虑、抑郁、躁狂等发作明显较临床医学的患者更多、更频繁,因此,我们对于康复医学教育的学生,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康复医师的心理教育。如何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相对应的调整医师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样需要在学生阶段即对其进行反复教育,以减少学生进入实习后自己首先出现心理不适。2.康复医学是一门需要反复操作练习,方能熟悉并且取得疗效的治疗学,不同于临床医学多采用药物、手术等治疗方式。康复医学多采用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作业治疗、职业治疗等多种方式,促进患者功能障碍后的病情恢复。因此,对于康复教育来说,反复的各项实际操作就是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重点。对于骨折术后的康复教育来说,必须反复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对于全身各处不同部位骨折导致出现的不同功能障碍,反复进行强调,同时结合前文所述的全身各系统进行全面讲解,加深学生对于整体观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在我们的指导下进行骨折术后的各种康复治疗,包括各种物理治疗、运动治疗等。临床教学中若无合适的骨折案例,可通过视频观摩、学生之间互相模仿病人进行实践练习,可更好的让学生体会患者出现的功能障碍及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教学模拟法可以在缺少骨折病患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临床知识[3]。教师介绍相关骨折病人并进行对应功能障碍的模拟,学生主动参与,进行康复评定及制定治疗方案,教师进行评价、讲解、分析,提出存在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骨折术后的相关知识及诊疗规范。例如在进行骨折术后助行器使用时,老师可亲自示范,模拟病人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使用助行器时的注意事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知识。
三、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是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引出所涉及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无论是在课堂教育还是在实习教育中,案例分析教育对于康复教育来说,都是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因为承担康复教育的老师同时也是康复科医师,因此在康复临床的工作中,我们有许多相关病例。可在对患者的隐私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对病例进行分析,即所谓案例分析教育。通过我们多年经验,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有些经典病例,成为学生在进入康复临床工作中可以“对号入座”的评定和治疗方式。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学生需查阅资料,充分了解病人存在问题,分析症状与病变之间的因果关系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锚段,从而全面客观的认识疾病[4]。我们在教学中加入案例分析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讲解、分析,使学生形成全面思考的思维模式,从而对骨折术后病人的表现、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产生联想,引发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骨折术后的康复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同时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疾病所处的不同的时期制定。如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讲解时,为学生提供典型病例,讲述其病因、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让学生进行分析及初步诊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补充,引导学生明确诊断,进行康复评定,制定治疗方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研究发现[5]发现,在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互动,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对骨折术后积极主动性。
讨论
康复医学是一门涉及多领域的学科,根据临床所涉及的领域,康复医学又分为:骨科康复、儿童康复、神经康复、心肺康复等。目前康复分科越来越细,而我国的康复科大多还是集中在传统的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的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建立完善的康复医学体系,需多学科康复协同发展。在进行骨科康复学发展的同时,需加强康复医学科、骨科等相关科室的合作,对骨折患者的治疗进行多方面协同讨论,从而制定出更好的治疗方案。在此期间,鼓励学生参加病例讨论,培养学生从多学科、多角度分析疾病,治疗疾病的能力,为以后康复医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目前我国的康复医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除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外,还包括多元化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然而,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康复医学知识的理解,还需要教师从自身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多方位的探讨,从而制定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周谋望. 加强骨科康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2):756.
[2]郑桂芝. 师生角色互换法在传统康复方法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医学信息杂志, 2013, 34(6): 92-94.
[3]吴勤峰,仝伟凤. 模拟病人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9):50-51.
[4]邹磊.病例分析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31);679-680
[5]宋为群.互动式教学在康复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 23 (8):743.
[6] 张颖,杨坚,沈俊,等. 康复医学工作小组模式结合传统实习带教法在康复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3):235-237.
[7]Casillas JM,Gremeaux V.Evalu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expectations for multimedia teaching materials:Illustration by an original method using the evaluation of a web site on cardiovascular rehabilitation[J].Annals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2,55(1):25-37.
[8]Koufogiannakis D, Buckingham J, Alibhai A, et al. Impact of librarians in first -year medical and dental student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groups: a controlled study[J]. Health Info Libr 2005,22(3):189 195.
[9]Whei Ming Su, Paul J. Osisek, Beth Starnes. Using the Revised Bloom’ s Taxonomy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Thinking Skills Involved in Diagnostic Reasoning[J]. NURSE EDUCATOR, 2005, 30(3): 117-122.
[9]Anderson LW, Krathwohl DR, Bloom BS.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M]. New York, NY: Longman;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