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英语老师在小学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就只注重对学生英语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对英语这门语言的教学。虽然针对此现象采用了问题教学这种方法去纠正,但实际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本文就针对小学英语问题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有关的解决办法,希望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能更好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问题教学法;运用
一、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老师设计的问题偏离教学目标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老师更多的是借助问题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点,这些问题大多数是围绕英语知识本身来设计的,也就是为了记忆英语知识而设计问题,而不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和欣赏英语去设计,这与小学英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阅读兴趣和语感能力的教学目标严重偏离。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扩充学生的知识量,很多老师硬生生的把充满美感的英语阅读课,改变成词汇课或者语法课,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觉得英语学习太过困难,不利于带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老师设计的问题难度大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慢慢的提升进步。这就需要老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然而许多老师却忽略了这一点,设计问题的时候不拿捏“分寸”,要么是问题太难,超越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要么就问题太容易,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不屑于回答。
(三)老师设计的问题缺乏启发性
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考虑对问题的设置,而不去考虑设置这些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单纯的追求问题的数量而忽略了问题的质量。从老师设置的一些问题来看,老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更多关注和强调的是英语知识的价值,而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 四) 老师设置的问题过多
学生学习英语产生的问题少,老师于是就多设置一些问题,但老师设计的问题是老师自己思考的结果,是希望通过问题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而学生提出问题则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和学习产生的结果,是对知识理解过程中的思考。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强调的是学生自己主动的提出问题,这样才达到锻炼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课堂基本都是老师负责提问,学生负责回答。
二、问题的解决措施
问题引起怀疑,怀疑引起反思,反思导致探索,探索导致创新,对此,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问题的设置和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学生转变学习理念,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一)对老师的要求
1、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小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已经具备了问题意识的能力,但缺乏一个提出问题的环境。因此,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允许学生出错、允许说错了重说、允许不完整的补充、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对学生多一点容忍,少一点讥讽;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不耐烦,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从而增加他们的信心、自尊心,挖掘它们的潜力,促进他们的发展。
2、教会学生问问题,学生会问
老师要让学生明确问题的种类,质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给学生提供问题的范例,如提问的角度,提问的方法,提问的切入等。学生对这些基本的质疑和提问的技巧所了解,才会更好地避免提问过程中的盲目性,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有时学生提出很多问题,设计的范围和内容比较多,课堂上没有办法全部解决,为了打击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就需要老师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筛选,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的筛选和分类,来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从中思考怎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进了学生思考和进步。
3、设置合适的问题
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出发,结合一些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学生忽视的关键问题,在学生已有知识的条件下进行问题的设置,问题不在于多,要注重对问题的扩展,引导学生去挖掘问题。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要积极转变学习理念
新课标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搜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新课程的目标,不仅需要老师转变理念,学生更需要改变原有的那种老师进行讲授的理念。学生在学习中要不断地调整和领会新课标情境下自身的角色的意义,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地思考和研究问题,积极地探讨和合作解决问题,自觉地培养探究的精神,大胆发言,勇敢质疑。
2、学生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教材的知识点,找出疑难问题,明确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在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或者不知道如何预习前,可以先按照老师布置的预习的任务进行预习,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预习的盲目性、零散性和无目的性。等到自己逐步的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和能力,把握了预习的规律和方法后,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方法选择恰当的预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沈丽新.英语可以这样教[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薛景华,周燕.问题教学法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高等农业教育.2003,(7)
[3]张彦.英语“ 问题教学法” 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