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但是农业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个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我国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模式,然后探讨了中职农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于中职农学专业教育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职教学;农学专业;社会需求
前言
中职农学专业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与社会需求不配套的地方,一方面造成了农学专业人才的浪费,另一方面社会对于农学专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样一种矛盾状况需要对于中职农学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中职农学专业教学是培养专业农业人才的中坚力量,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该展现地方农业特色,发挥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作用,推动我国农业教育和农业经济同步发展。
一、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模式
(一)三层次六模块
三层次主要是由专业课+专业技能、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综合素质+科研能力这六个模块组成。[1]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不仅强调对于学生基本知识的学习,而且重视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重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与现实进行联系,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能力。
(二)2+X模式
2+X是指前两年时间对于学生进行统一培养,在第三年的时候进行专业化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分层教学和管理,不仅帮助学生形成了科研意识而是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创业型培养模式
创业型培养模式中前两年的时间主要用来学习基础课程,然后根据分类培养原则对学生进行分流,开展科技创新、校企联合实习以及进行社会实践课题调研等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农学专业人才。这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社会实践,可以提供宽口径的职业对焦,帮助学生在毕业之后快速满足社会需求。
(四)311培养模式
31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建构基础知识支柱、技能支柱、综合素质这三个支柱、强化一个实践环节、浓缩一个专业内核。[2]311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化农业人才,强化了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构建,提高了培养的农学专业人才质量。
二、中职农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学校定位是否准确合理影响到一所学校的生存,学校在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学科与专业内涵之间存在差距而导致的资源分散和管理滞后问题都影响着中职农学专业教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农学专业本身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应用强非常强的专业,但是中职农学专业在对于学生的培养方案中设置的理论课偏多,轻实验课的安排,课程安排不合理,不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在实践中来检验理论知识是否合理,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内容选择陈旧
良好的教学内容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更多的有效信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质保量,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中职农学专业教学内容局限于传统教材的使用和组织,忽略了社会需求,课堂教学内容和就业市场的要求之间关联性不强,学生并没有掌握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在面临就业的时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四)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中职农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具有涉及,但是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取法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无法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讲授法相比,学生们更喜欢教师采用边讲解边练习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可以在听讲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学到的知识更加巩固。[3]
三、中职农学专业教学建议
(一)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中职农学专业人才培养首先需要对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在制定培养的目标的时候要注重对于人才的全面培养,保证人才的全面发展,不仅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
应用型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其基本原则,在对中职农学专业教学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和自身办学条件的影响,不仅仅培养学生学会理论知识,而且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准。
(三)加强社会调研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方方面面都在进行改变,社会对于中职农学专业毕业学生的要求也在进行着不断的变化,教师在对中职农学专业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进行社会调研,把握市场脉搏,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学生,让学生跟着市场发展方向前进。
(四)转变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教育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单纯依靠教师进行讲授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习惯于用多媒体方式接受信息的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学习。
结束语
中职农学专业教学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必须要在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把握课程改革方向,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以此来提高教学内容和市场需求的契合度以及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齐云.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2]谭贤英.西部中职校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探讨[D].四川师范大学,2013.
[3]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
作者简介:侯勇,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邢台现代职业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