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的分层教学探究

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的分层教学探究

作 者:荣 燕 (山东省高密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61500)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职业学校必修基础学科,但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不够重视,很多学生都提不起学习兴趣,而非计算机专业中的学生计算机水平又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是一个问题。通过座谈与问卷等多种方式进行学情分析,逐渐摸索出一种适合职业中专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方式,即分层教学模式,本文按照教学活动的程序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做出分析和总结。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入学成绩分析发现,职业中专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通过与学生座谈与以上的问卷统计不难发现,职业中专学生的情况为:①学生层次结构不同,接受能力差异大。由于学生基础教育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中表现出接受能力的多层次性,很多从农村来的学生接触电脑机会少,再加上对计算机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清楚,学习缺乏动力,学习主动性差。②计算机资源的有限性。在中小学校,由于家庭经济实力有限,在学生群体中,电脑还是一种稀缺资源,普及率远远不够,这也进一步减少了学生接触并熟练操作电脑各种软件的机会。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对学情有准确的把握。如果实施传统归一化的教学,必然存在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和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学情分析,分层定位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提高课堂实效。
二、分层教学必须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⒈动态分层,合理分组安排座次。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意愿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层,三层分别为星星层、月亮层和太阳层,之所以这样命名,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学生尴尬。星星层的学生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月亮层的学生各方面都比较一般化,课堂学习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太阳层的学生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需要指出的是对学生分层绝不是给学生贴上标签,主要是便于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对他们进行干预和影响,做到心中有数。层次定好后,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匀地分在不同的组中,一般六人为一个小组,确保每组内至少有一名太阳层的学生,每小组的学生挨在一起坐,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生所在的层次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可变的。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变化,定期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调整,以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
⒉分层备课,细化分解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期工作,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各层教学目标既要科学、准确地设置在相应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也应是教学总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般来说,教学目标的层级数量应该与学生层次数目形成对应关系。比如,学生分为低、中、高三层次,教学目标也相应地分成基本层、中等层和较高层。设置分层目标要遵循“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课程要求去学习”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层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对高层学生来说,在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后不应该让他们的学习活动停止,应巧妙设计,在课本基础知识之上更大地发挥他们的特长及个性,进一步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对中层学生,给他们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还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低层学生,促使他们打好基础,耐心辅导,多加训练。
⒊分层授课、教学过程高效化。分层授课是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阶段,也是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这个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应当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各层级的教学目标。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应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对于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给其提出教学任务后,应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并不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⒋分层练习,拓宽学生发挥的空间。分层次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对强化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检测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分层教学的具体体现。在设计练习时要有难易程度之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考核,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应用能力。
⒌分层辅导,学生辅导和教师辅导结合。在教学中对学生分层辅导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有效手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利用上机操作训练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抓差补漏。在课堂上对学生实行分层辅导的做法是:星星层和月亮层学生中有些简单的问题就指定太阳层学生辅导,太阳层学生中有疑问的先在同层组中商量或与别组的太阳层学生讨论,不能解决的再由教师辅导,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另一方面提高学生互助协作的能力。实行班内分层教学模式,兵教兵,不管部分学生基础多差,不让任何一位学生掉队,并且优生在帮助后进生改错、给后进生讲清“为什么”的过程中,自己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增进了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好助手,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班内分层教学的强度。
⒍分层评价,鼓励进步引导超越。对学生的分层评价包括课堂评价和阶段性考试两部分,通过课堂表现、作业质量、能力方面的考核以及阶段性考试等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课堂评价要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评价对不同层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星星层和月亮层学生多采用鼓励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太阳层学生多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其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阶段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见于职业中专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性强的特点,各层次阶段性评价应以操作技能考核为主,理论知识考核为辅。根据每位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从知识应用、技能展示、作品质量、拓展创新四个方面进行分层评价,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知识和能力增长的动态变化,进行学况分析,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难易梯度,满足不同学生不断变化的认知需求,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