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我国义务教育的过程当中,初中音乐“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给学生开放、民主、自主探究的学习引导,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以学生兴趣以及爱好为教学基础,在音乐课程中提高学生审美、音乐的鉴赏以及创造发展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音乐教学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的相关建议,以期对初中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师;实效简约;课堂
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音乐已经逐步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很多学校以及学生家长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个过渡阶段,因此,打造高效、简约的音乐课堂十分必要。老师若要打造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务必对初中音乐教学有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初中音乐教学不仅仅只是一堂音乐课那么简单,这个阶段的教学,能够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创造行之有效的情境教学,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中,大多数老对其教学没有给予重视,因此,便没有建立其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浪费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时间,也浪费了教学资源,并且音乐课程较为枯燥死板,内容也多数是比较传统的歌曲,不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们在授课的过程中,更注重的也是理论的学习,创新实践的课程比较少,导致整个音乐课堂枯燥无味,教师们应该注重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注重创新,使学生们能对音乐课堂产生浓厚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包括感情、环境氛围这两方面,让学生在音乐课程当中领悟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例如: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意义或者幽默色彩较浓郁的曲子,播放给学生听,引导学生如何去鉴赏一首歌曲。然后让学生去收集一些关于乐曲创作的信息,借助创作者的创作背景、抒发的情感等,将歌曲背后的故事发掘出来,使人、情、景三者融为一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所蕴含的意义,有助于提升音乐课堂教学。
2.创新课堂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传统的灌输式音乐教学,难以凸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是导致初中音乐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因素,因此,创新教学方法十分关键。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因此,打造简约、高效的音乐课堂,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一些抽象的音乐教学内容,逐步转化成为简单、生动、易于理解的知识,并在学生的面前展示出来,使学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使之更好的去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例如:老师在播放《青藏高原》这首歌时,就可以先播放音乐,然后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文字、视频、图像结合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感受青藏高原的辽阔,感受湛蓝的天空以及质朴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感受更多的没。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
3.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强化学生学习音乐的意识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的学校以及学生家长一味地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完全忽略了新课标教育改革对学生教育的目标。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意识较低,导致部分音乐老师上课时,只能自己讲解与表演,学生的兴趣也难以得到提高,因此,加强学生的音乐学习意识十分必要。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因材施教,全面加强学生的音乐意识。
音乐的种类较为多样,例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美声等;加之,学生的家庭、环境、性格、性别、学习兴趣等都不一样,其对音乐的认识和感知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进行了解,在充分的掌握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兴趣爱好之后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满足对音乐的需要。此外,教师还应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不断分析研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教学素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简短的课堂上获得全新的教学体验。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与时俱进,树立音乐意识,不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全面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实施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音乐参与意识,打造高效的音乐艺术课堂,达到新课标改革的教学目标。总而言之,打造高效、简约的音乐课堂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施教的过程当中,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使学生在简短的课堂学习中,掌握最多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提升艺术审美的能力,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高莹.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14,13(03):259.
[2]王吟.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2014,12(09):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