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总是以学生上课时是否听从老师的口令、是否按照老师规定的程序活动来评价一堂体育课的优劣。课堂上老师的作用发挥得好,学生听从指挥,这样可就是成功的;否则,这堂课就是失败的。现在看来,这样的评价有失偏颇。
我们上体育课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能用活泼有趣的多种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积极性,从而掌握体育技能的要领,实现教学目标?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技能方面的自身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如果单靠教师做做示范、喊喊口号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学生成为体育课的主人,不断发挥他们的自身创新能力,我们预期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
要让学生成为真正体育课堂的主人,首先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充分交流,尊重学生的爱好与愿望,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出符合《教学大纲》基本精神的、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自然会提高学习热情。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在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制定出来后,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激发学生多方位,多层面去思维、去探究、去发现、去把握、去创新。在传统的体育课上,重在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不加思考的模仿和吸收,忽视了学生在“学”这一个核心问题上的主体作用。今天的体育教师,应该学会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满足学生学习探究的需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帮助解决讲解示范中具有难度的问题,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还得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目前,相当数量的学生总是认为,课堂上只要认真看老师的示范动作,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再模仿老师的示范就行了。他们没有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体来看待,缺乏思考探究创新这一重要环节,把自己停留在机械模仿接受的层面上。所以说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十分重要。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只有师生都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后,体育课才是名副其实的现代体育课 ,体育教学的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还应做到要关注到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比较大的。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体育课上的主体,当教师的就得多费心,多劳神,实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容易完成,有的学生难以完成。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按不同的层次进行合理的分组,实施分层教学。我们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体育课上的主人,自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和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体育成绩一定会达标。只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体作用 从而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