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应用型教学体系”的思考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应用型教学体系”的思考

作 者:何历怀 (贵州省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554300)

摘   要:文章主要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及手段、人才培养及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共四个环节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平台围绕“应用型教学体系”开展讨论,介绍了四个环节的创新建设思路。分析了各个环节在“应用型教学体系”中地位和作用。最后,结合各个环节的综合建设形成“应用型教学体系”的总体构架。
关键词: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应用型教学体系

      众所周知,“应用型教学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系建设,是与“学科型教学体系”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教学体系。目前,“应用型教学体系”的建设在全国各个教育教学主办部门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平台,专门针对“应用型教学体系” 建设的各个环节提出建设理念和思路,探索“应用型教学体系”的建设架构。
      1.课程体系的创新建设
      1.1 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
      第一步,完成行业分析:通过分析行业发展状况、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工作群。第二步,完成工作分析:对本专业各岗位工作的性质、任务、相互关系以及任职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和条件进行调查,同时物色参加实践专家访谈会的合适人选。第三步,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在实践专家帮助下,按照从入行到专家的职业发展阶段,将代表性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并将重复的或有包含关系的工作任务进行删除整合,形成“代表性工作任务汇总表”。第四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描述:针对所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先由实践专家分工填写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表,再召集实践专家与专业教师研讨,详细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第五步,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领域:设计相关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完成课程体系。根据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学习情境,布置相关学习任务,并按难易程度进行排序,形成本专业的教学计划。第六步,根据相关学习领域,建设实训环境:根据学习领域要求,对课程的环境与设备进行规划与配置,建设综合性能较强的实习训练中心。
      1.2 项目任务型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制定符合岗位需求或模拟岗位工作过程的项目,紧紧围绕项目开展教学,以项目教学为主,学科教学为辅,使学生掌握岗位技能需求的同时学习了学科知识,真正做到通过项目式应用获得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应用。
      1.3 参照潮流资源,紧跟市场接轨。
      潮流是市场的引导者,我们不是潮流但可以紧跟潮流。目前,IT业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或机构很多,比如北大青鸟、新东方、新华电脑学校等,这些机构的课程体系都是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后才形成的。参照这些潮流资源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能更好地贴近市场需求。
      1.4 合理开设课程,敢干取舍。
      科学合理开设课程对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开设课程要遵循科学的原则,要根据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及综合项目体系对每门课程的课时、开设先后次序、与其他课程的配合等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同样的课程结构,如果设置不科学将直接影响综合项目的开设,更甚者,将影响学生对专业体系的学习,最后导致就业能力不足。比如,《C语言》、《SQLserver 2000》和《数据结构》应安排在同一学期。敢于取舍,取消知识点重复较多的课程和实用性较低的课程。如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就应取消《WORD 2000》、《ACCESS数据库》等课程;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基础》就应取消《INTERNET应用》;取消《网络安全》这种实用性较低的课程。增加实用型潮流课程和深层次应用型课程,比如《WEB应用系统开发实例》、《网吧维护攻略》等。
      2.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
      2.1 增设小学期
      增设小学期,改革原有课程体系。按照主干课程一条龙的思想,修改原来的教学计划,将小学期的实践教学安排纳入教学计划中,并且针对不同的年级制定不同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具体想法是加强综合实践环节训练。(1)、同一课程的综合:例如,《C语言》是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编程基础课,但是由于学生上大学后第一次接触编程,困难比较大,因此课程实验安排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C语言程序的基本语句和结构,让学生上机实验时调试一些很小的典型结构程序段。最后,在小学期中安排C语言编程实训项目,让学生在两周时间内完成一两个较大的综合编程题目,这样使学生们应用C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好锻炼。(2)、不同课程之间的综合:例如SQL server、C语言、jsp课程是本专业的最基础的课程,三门课学习以后缺乏必要的综合训练。将综合实训安排在小学期中。集中学习,给出综合的实际题目,内容涉及到这三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学生经过小学期的学习,不仅能掌握三门课程主要知识点,同时能够达到互相联系的目的,掌握不同课程之间的综合实践训练。
      2.2完善综合实践项目的建设。
      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就业岗位群和不同岗位知识技能要求,设计并完善不同层次、不同方向并适合不同岗位要求的综合实践项目。按学生发展的差异组织开展不同的综合实践项目训练,通过训练促进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提高学生对专业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对课程体系的系统认识,也能引导学生的后续学习提高。
      2.3加强兴趣小组专业化建设
      兴趣小组不是一时热,也不是谁都可以参与,兴趣小组必须是为了提高专业能力,推动带动专业学习所进行的一项体系建设。指导(组)教师应为兴趣小组设计紧贴市场需求的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的专题项目、创设不同类型的专业问题,由兴趣小组通过协作完成。对专题项目和专业问题进行逐年的不断完善、不断更新创新、不断总结,最终形成完善的兴趣小组体系。
      3.教学方法、手段及内容的创新
      3.1科学安排50分钟。
      50分钟的安排是否科学,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学科型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讲解书本知识,解释书本理论,这种“一言堂”式的教学不利于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50分钟的安排关键在教师,50分钟教学是否成功在于老师对课程的掌握;对项目的掌握;对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衔接的掌握;对课程在岗位群中应用需求的掌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对可讲、可不讲和必需讲的掌握等等。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提问?是否有应用实例?理论讲解是否过多?哪些应细讲?哪些可粗讲?等等,这些都是老师在课前应认真思考和认真设计的课题。
      3.2加大“问题课堂”创设。
      “问题课堂”可诱发学生的思维,可适当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课堂”关键在“问题”,设计“问题”要科学、要适度、要实用、要有引导性,不要设计如“电子计算机是哪年诞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简称是什么”这种没有意义的问题。怎么创设问题呢?课程不同设置不同,这需要思考。
      3.3杜绝“一言堂”,合理科学互动。
      把“问题”创设好后,按照课堂时间的科学安排,找出重点,抓做关键,与学生进行合理互动,控制好互动的形式和互动时间,引导学生进入“问题”,让学生课后有思考,不断推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体系建设。
      3.4合理设计“轻理论,重实践应用”。
      如何设计“轻理论,重实践应用”,要根据不同课程科学规划,要对理论部分知识针对其指导实践应用的重要程度划分等级,分为非常重要;重要和不重要三个等级,分别给予详细讲解;讲解和介绍三种方式对待。
      3.5加强过程考核,掌握学生动态。
      加强过程考核,对指导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又能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学生学习动态数据能为兴趣小组体系建设、专业方向专题培养、人才培养的梯队规划及管理提供指导。
      4.人才培养及教学管理的建设
      4.1 人才培养的梯队规划及管理。
      综合专业教师对学生过程考核的数据,结合对学生的调查情况,按照专业方向、学习层次和就业岗位群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按照相关的综合实训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实施分组专题培养,顺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又能扩大就业面。逐步形成人才培养梯队规划和管理体系。
      4.2 教学管理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创新的核心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归集到一点就是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管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还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都离不开教学管理。所以,有序、科学、务实的教学管理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优劣的关键。教学管理体系不是教务科的体系,也不是教务处的体系,它是由教务管理部门、教师、学生、课程和教学所组成的一个综合体系。教学管理体系是人才培养质量优劣的关键,怎样科学?怎样务实?值得思考。
      5.结束语
      总之,“应用型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子体系。本文从多个环节的设计和多个子体系的建设探索了一些建设思路,不尽完善,但一定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丁继安.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学习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陈启浓.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教学体系”的思考[J] .职业圈, 2007,(5):19-22
[3] 吕鑫祥 .新形势下对技术型人才的重新审视[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2,(3):27-29
[4] 刘守义.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 曲艺.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理念的内涵及应用[J].教育探索,2009,(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