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舞蹈课程的构建意义探究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舞蹈课程的构建意义探究

作 者:林 鸿 (辽宁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0)

摘   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舞蹈课程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是专门培养学前教育舞蹈教师的专业课程,不同于舞蹈院校专业的舞蹈课程,也不同于普通中学的舞蹈培训课程。它是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它的课程就必须要具备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舞蹈技巧,而且更要培养出一批具有舞蹈综合表演、创新创作的综合性人才。所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舞蹈课程便成为了学前教育专业的重心;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舞蹈课程也必须要有其独特的、独立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体系。因此,本文将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舞蹈课程,对其的构建意义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字:特色舞蹈课程;构建意义;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体系;技巧

一、简析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每一个孩子在幼儿阶段是发展发育、舒展天性的重要时期,且这一时期对孩子的综合能力以及兴趣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专门途径,它的一切教学目标都必须要以“培养优秀的幼儿园师资”为主,自然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如此。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不仅仅只是为了培养舞蹈演员,而是为了培养一批能够运用舞蹈这一手段,来对幼儿的美育教育进行启蒙的。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有两个,即:1)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2)培养学生舞蹈教学和舞蹈创作的能力。
另一方面,幼儿园舞蹈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他们不仅需要照顾到孩子的心理情绪,还要对孩子学习舞蹈时的心理障碍,每一种舞蹈姿势的难点,给予他们帮助以及积极的导向。因此,幼儿园舞蹈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舞蹈基础知识、优雅的舞姿,更要具备教授舞蹈的技巧。
二、探析构建特色舞蹈课程的必要性
(一)学前教育的对象
学前教育是对幼儿园学生的一种教育,主要教育对象是处在0-6这个年龄阶段中的孩子,这些孩子此时正处于好奇心萌动的阶段,活泼好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他们的身体骨骼发育尚未完成。因此,这一阶段舞蹈教学对他们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舞蹈艺术具有直观性、模仿性,所有这些都和儿童在这一时期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特点相吻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而舞蹈教学不仅能培养儿童对于艺术的初步领悟与思维的构建,同时也是这一阶段儿童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
(二)教育的发展对学前教育教师的需要
现今由于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以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学前教育的发展对于舞蹈教师的需要成为一种必然。面对社会市场对学前教育教师的数量以及质量的不断提升,开设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舞蹈课程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其次,家长和社会对于孩子的早教问题也是越来越重视,特色舞蹈课程不仅能够促进儿童天性的发展以及兴趣的培养,同时也能够促进儿童智力的快速发展。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特色舞蹈课程是学前教育对幼儿教师的新的要求与需要。特色舞蹈课程不仅体现在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上,还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以及学校对于这些学生培养的特殊性上。
三、构建措施分析
(一)特色舞蹈课程的课程与内容的设置
根据舞蹈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舞蹈教学,既不能参照舞蹈院校的舞蹈教学,也不能等同于普通中学的舞蹈课程,而应当严格依照下述几个方面去进行。
1、基础训练课程。
基础训练课程是对学生的基本舞蹈技能以及基础舞蹈知识的训练与培养,可以增设部分理论知识的讲解课程,且在这一课程的设置当中,也应当以训练学生对于基础常见舞蹈、舞姿的训练为主要目标,以为他们学习其他各种舞蹈以及以后舞蹈教学与编导奠定基础。这一部分的课程主要以芭蕾舞与古典舞蹈基础训练为主,不仅训练学生对基本技巧的掌握能力,也训练学生的身体组织协调能力,作为他们以后学习其他各种舞蹈的基础。
2、中国民间特色舞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的特色文化,自然舞蹈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各个民族的特色舞蹈可谓是一个舞蹈世界的万花筒,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舞蹈训练的素材,比如: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傣族等各个民族的舞蹈,它们不仅能够体现出每个民族的不同文化,而且每一种舞蹈对人的身体的各个部位协调的培养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舞蹈技能的时候,不仅要接触一些国际流行的现代舞曲、西方舞蹈,同时也要结合我们本民族的特色舞蹈,以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3、舞蹈教学实践课程。
在打好舞蹈基础的前提之下,让学生进行舞蹈教学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舞蹈教学人才。因此,所有的理论与训练最后都必须回归到对幼儿学生的教学中来。所以,实践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可通过定期安排学生进行教学实践课程,让他们进行幼儿的模拟教学来实现。在实践课程当中,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还可以让他们对自身存在着的缺陷与不足进行合理的改善。
4、舞蹈创编课程。
不论哪一种教学形式,都要涉及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这一方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培养也不例外,让学生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的同时,在教学实践课程的培养与训练中,让他们领悟舞蹈的精髓,继而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创作出适合幼儿教育发展的舞蹈与舞蹈教学方式,而则恰恰也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培养的最终目的以及最高境界。
现在,幼儿教育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教师自己去创编有自己的教学特色的舞蹈与舞蹈教学模式。因此,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设置这样的舞蹈创编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程可以通过教师的启发与指导,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基础能力与实践经验,创作出自己独特的舞蹈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对舞蹈的深层领悟能力,同时也能够训练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
(二)教学方式
对于以上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民族舞蹈课程等不同的课程,均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能将所有的舞蹈课程都一概而论的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因为每一门课程所训练的学生的能力都不同,其课程教学的目标与侧重点也不同,对待不同的课程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比如:对于基础课程而言,则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与讲解,细致到学生对于基础舞蹈动作的每一个环节的引导,因为在这一阶段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如果缺乏教师的细致引导,就会出现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或者舞蹈基本动作不规范等问题,对其以后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在舞蹈创编课程中则更多需要的是学生自己的领悟与体会,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所以教师的过多干预反而会造成限制学生发挥的局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学前专业教育的特色舞蹈教学的构建,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去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因为学前教育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同时也与我国的整体发展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就应当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舞蹈课程的构建力度,以培养出一批符合社会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参考文献
[1]陈丽文.建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舞蹈课程的必要性与措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2,(8):61-63.
[2]栾晓梅.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整合[J].大舞台,2010,(5):184-185.
[3]张小仪,杜琳琳.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设计[J].青春岁月,2013,(23):262-263.
[4]王晓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J].文教资料,2014,(2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