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思路研究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思路研究

作 者:徐瑞英 (安徽省凤阳县府城镇中心小学 233100)

摘   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学生优良品格、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的重任,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就必然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及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之中。儿童读经可以传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发扬民族精神,对于我国的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从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面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思路 研究

“读经热”在全国中小学开展的红红火火,诵读经典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作用。经典诵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很多学校也在教学中运用此法。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相契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提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文化也在不断涌入中国,以其新颖的形式冲击着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这期间学生对世界万物都充满了好奇,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一批合格的中华文化传承者。
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厚的文学价值和人文精神。将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使小学生语文学习中感受文学的魅力,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跟好地感悟经典的奥妙。
二、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中的实施策略
(一)出声背诵
学习不仅仅需要脑力的运转,它更需要的是多感官的参与,将口、耳、嘴、脑、眼睛结合起来综合的运用到对于经典的诵读当中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我们说信息是口耳相传的,同样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大声诵读,而且对于一些诗歌朗诵来说声情并茂更是处于上层。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准确的读音、节奏和韵律,这是诵读的第一阶段,只有经常运用,教师不断有意识的强化学生大声朗读和相关的情感要求,才能够促使学生培养出正确的诵读习惯。这种将无声的枯燥的文字转换成有声的有美感的语言表达对于学生对于经典的理解有很大作用。
(二)尝试回忆法
可以说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所传达出来的时代特点或者是它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对于人们长期发展和对于基本的社会道德、人际交往的培养都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而对于小学生诵读来说不断强化记忆是很必要的,在学生背诵忘记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回想,实在不行再给予提示。况且在实际学习当中经常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的学生一般来说成绩比较好,这并不是说经典需要一字不落的去背诵,而是说在尝试回忆的过程当中学生也在慢慢理解,也在运用小学生独特的想象力去强化。并且能够有意识的去整理自己学过的知识,有计划有逻辑的寻找知识间的关联和在自己实际生活当中的情感相关处。
(三)共同吟诵
在第一次阅读一篇新文章时教师在强调了文章的感情表达和难字词之后应该和学生一起吟诵,而后便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三五个人一起大声阅读,同时以比较各组声音大小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而且实践也证明在教师的参与和学生共同吟诵当中所取得的效果是比较好的。而且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在他们的心目当中还是很权威的,对于教师有一定的崇拜感,而要求学生直接对老师背诵的话会造成学生的紧张感。因而教师能够先让小组间背诵,学生间会更加的自然,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背诵的效率。
(四)实际运用法
真正的记忆和理解就是能够在实际当中随心所欲的运用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主要是针对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的小学当中的高年级学生来说的,他们已经基本能够理解一篇文章,一首诗或者是一句话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了。因而教师应该适当的指导学生去运用,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写日记去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可以在学到文章的精妙处要求学生自己去改写诗句,更高层次的可以自己去即兴创作。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写一写对于自己喜欢的文章的读后感,或者是发挥想象力给文章写写后续。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感,也能够促使他们去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当然对于学生哪怕一丁点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予以鼓励,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语言方面能力的发展。
小结:本文结合我自己在实际生活当中的经验,具体论述了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有效方法。虽然说是经典诵读,但我认为经典并不仅仅是能够被大众所认可,而是能够传达出积极向上,展现社会发展趋势的文章著作,它应该更加宽泛不应该拘泥于大众的观点。因而我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的方法的教学来展开论述,而在实际方法当中我又以学生为主体分别论述了四种方法。因为在我看来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我们才能说这个教学成功了。当然这仅仅是我自己的一点实际经验之谈,有一些不全面之处,仅希望能够起到一点作用。
参考文献:
[1] 赖相卫;对学习国学经典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素养的思考[J];课外语文;2012年18期
[2] 王小兰;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中的语文学习方法——论“读”在传统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及其特征[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罗连英;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13期
[4] 张维坤;浅谈中国古代的诵读教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周凤梅;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价值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