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其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础和重点,山区寄宿制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许多小学生学生“性子野、习惯差”。现结合学校教育实际,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原因分析
其一, 大部分学生的家,处在边远贫困山区,经济条件差,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卫生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要求和学习要求不到位。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卫生习惯上,由于生活在山区,随意丢果皮纸屑,并不会受到管制,满地的垃圾,几年都没人扫;其次在礼貌习惯上,由于生活困难,很多家长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与子女进行认真沟通交流;学习上更没有精力过问,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下,家庭教育几乎是零。
其二,教师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主要指导者和培养者,但由于部分教师没有完全转变教育观念,一直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却忽视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培养。
其三,学生由于在家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来到我校寄宿后,很多行为习惯都要从头开始培养,但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教说和批评多、引导少,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说谎话,不诚实,自我约束能力差,不良习惯依旧。
二、教育策略
(一)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构建一个美好的、与学校教育有关的人文环境,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才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室、楼道适当悬挂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教学区显眼的位置应突出教育方针、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校展板和黑板报、学习园地要以校本文化为主,并不断更新内容让学生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课内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
第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课堂上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势,我们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开小差,任课老师要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方法予以引导;有同学做小动作,老师可以边讲课边下意识地走到该同学身边,直至专心听讲。学生在听课过程当中,要注重培养的是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其次,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对错题和不清楚的作业要求重做这当然是首当其冲的措施,也是对每位学生的普遍要求。对一些脑子灵,因好动,做作业只图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低级”错误的同学,老师各显神通,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以求得最佳效益。
(三)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主渠道在课外,采取多示范、多指导。提倡课间老师少坐办公室,多和学生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行为,老师及时指出,予以示范,帮助学生改正。看到学生乱扔垃圾;听见学生说粗话,老师要及时告诫予以制止。
(四)教师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对“有礼貌”的学生“疼爱有加”,对“没礼貌”的学生爱理不理;或站在讲台边抽烟边教育学生抽烟如何不好;或边讲粗话边责怪学生不讲文明,那后果会是怎么样呢? 教师要从严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
(五)广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最能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做法。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山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远离父母,想家情绪比较突出,经常出现逃课现象。为此,学校除了加强教师的责任心外,最重要的做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美术、书法、体育、音乐、白族舞蹈等兴趣活动小组,学生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快乐,结交朋友,逐步淡化想家的情绪,慢慢适应了寄宿制生活的规律,从中体会寄宿制生活的快乐。
(六)完善学校规章制度
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一定切实可行,要让他们知道那些可做,那些可不做,那些必须做,那些决不能做,让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
(七)、校园管理要到位
打造品牌的校园环境关键在于管理,卫生是关键。一个到处是垃圾、满地是灰尘的校园何谈育人环境爱护好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清理好每一片废纸,不留一点垃圾,学校才能保持漂亮,这需要有可行的制度、严密的监督和规范的管理。校净有利于静心,静心有利于学习。
(八)家校互动
家校沟通,是重要的教育渠道。有些学生具有“两面性”,有的是“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顽皮生”,有的则相反。所以,我们不能单凭学生的在校表现就做出判断。老师应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告知家长,一起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在短短几天,几个月中就能够扎根的,需要长期努力坚持,不断去完善去改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道德舆论的监督。山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有必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不断完善,让山区的学生也能在他们人生的起跑点上拥有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