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注重创新培养 实行开放型教学

注重创新培养 实行开放型教学

作 者:杨存凡 (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 315300)

在常识教学中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从改革教育思想着手,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教育,从承传型教育走向创新型教育,从家长式教育走向民主型教育,从传授式教育走向学生自我探索型教育,使学生有敢于挑战权威,质疑权威,甚至否定权威。因此,常识教学只有把课堂教学、课外兴趣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假期活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此,笔者在努力拓展常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依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进行探究。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
在教学中确立了“以课本为基础,走出课本,走向课外图书馆”的理念。这是因为学生一生中学到的东西,大量的不是从教科书中学到和老师教给的。如打电话、骑自行车、唱流行歌曲等。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看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视片,阅读各种报刊杂志,推荐阅读《少儿百科全书》、《祖国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有趣的动植物》等书籍,让学生在大课本中去学取知识,形成社会综合知识观。
二、教学空间的开放
鉴于常识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在教室内的教学环境中,空间的布置规定不能有定式,教学的空间需要开放。学生桌椅应根据常识不同的课型需要和学生的要求进行排列。可以是“秧行式”、“分组式”,也可以是“会议式”的。由于学生活动姿态不同,动作不一,以及方法不同等差异,学生进行操作的体位或站、或坐、或蹲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学空间的开放有助于学生放开手脚,进行自主地动手活动。
正由于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教室无法包容得下所有的活动。所以课堂的空间要予以扩展。根据教学内容和形成多样性的需要,常识课教学空间可以开放到室外,甚至于扩大到社区。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如《热气球》一课的教学,有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完成“孔明灯”制作的,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根据热空气的知识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合适的材料做成“孔明灯”。学生在课外用薄而大的塑料袋,袋口向下,用细的竹丝做成“十”字形,挂上一小团酒精棉点燃,结果制作成功了。
三、教学时间的开放——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其做自己喜欢的事
常识课的技能目标可以通过小制作、小实验、种植、养殖的形式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等去实现。有些活动项目的时间要求多,有些活动项目的时效性长,教学时间必须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有比较宽松的时间完成课堂中无法完成的教学活动。如《无土栽培》、《风筝》等教学内容,必须在课外经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才能完成。所以,教师须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合理利用自己的休闲时间,参与自己喜欢从事的活动。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教学《当今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一课时,在老师的引导,学生自发组成环保调查小组,对家乡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社会性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科学价值很高的环保科技论文。并走上了宁波市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论坛。
四、探索氛围的开放——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去说
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但要真正发现问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有思想活跃、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在别人习以为常、不以为然的情况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蛛丝马迹,从而概括抽象提出问题,展开研究。可以说没有发现问题就没有探究。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精心设计,制定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提出问题,在宽松的氛围中,维持学生思维处于高速运动的状态。如《植物的果实》一课教学,教师让学生把带来的“果实”放在桌上,有同学马上举手发言说:“某同学把胡萝卜也带来了,胡萝卜不是果实”。带着的同学争辩说是果实,有的同学说不是。全班几乎同时发言“是”、“不是”。形成了结论对立的两派:
A、胡萝卜能吃,所以是果实。
B、能吃的不见得是果实,鸡蛋也能吃。
A、鸡蛋不是植物长出来的。
B、大白菜也是植物长出来的,难道也是吗?
A、胡萝卜有营养,是果实。
B、大白菜也有营养,为什么从来没人叫它是果实呢?
……
两派同学一方举理说是,另一方力争列举反驳,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探索兴趣十分浓厚。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的探究的发展。教学中我们尽量安排小组或组织活动,促进探究的深入和交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白的机会,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的共同认识。
五、教学方法的开放——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去想
当学生明确了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现目标任务的方法,把整个活动的进程交给学生自己把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依据材料、工具、能力、爱好等方面的特点,自己选取最合适的方法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如让学生制作一些小圆纸片,有的用剪刀剪,这是习惯思维指导下的实践行为。可有些同学用小刀裁,有的用锥子扎,也有的就用一元硬币做模型冲出来一个小圆。
六、教学成果的开放——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
常识教学重在学生参与,重在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动脑的能力。所以,教学的成果不要去追求学生加工出什么作品。
比如说学生制作小水轮,其形状、大小,叶轮片长短,材料的种类和色彩,作品的质量都可以不同。另一方面,教师要接受、宽容所谓的“失败之作”。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上的差异,致使学生的“作品”质量不同,有的制造出半成品,有的甚至是废品,教师都要平静地接受这个现实,在实践活动中允许成功与失败同存。其实,所谓失败者也是成功的,首先他参与了一次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其次他经历了失败的挫折和体验,获得了一种特别的成果。
总之在常识教学中,我们要学生看作一个个创造的个体给予学生以自由发挥、大胆创造的广阔空间,并对孩子所萌发的创造欲望给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