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沟通艺术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沟通艺术

作 者:吴海燕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摘   要:沟通是一门艺术,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认真去领会,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和家人、朋友、同事、学生、领导沟通,甚至需要和陌生人沟通。在全球经济化一体的今天,沟通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交往的重要指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教师的一个特殊群体,肩负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和管理职责,作为与大学生接触机会最多的人,他们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掌握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艺术。
关键词:沟通;交流;思政教育者;大学生

一、沟通的定义   
沟通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管理者约有70%的时间用于沟通,美国未来学家的约翰·奈斯比特曾经说过:“未来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1}沟通是以一种方式将信息传送给对方,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引导出收讯者的思想或潜在的反应,是建立在沟通双方在共同经验上相互持续的互动过程。【2】沟通存在于人际关系中,是管理活动和行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在社会中要想发展自己,实现价值,就必须与他人交往,而沟通又是交往的前提,如果沟通不顺利,就不能进行正常的信息交流,会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良好的人际关系、正常的工作和交流就无从谈起。
二、思政教育工作沟通现状分析
作为思政工作者,我们重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但有的时候因为事务的繁杂,所以只能是简单的布置工作,有时我们总是一味地埋怨学生不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抱怨自己的心血和努力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肯定,甚至总是控制整个谈话过程,尝试着说服学生,同样,学生对思政工作者们心存畏惧和距离感,害怕与思政老师进行交流,不敢在老师面前表现真实的自己,大学生中大量的问题,特别是困扰学生自我成长成才发展的问题,小到同学之间的矛盾、宿舍间的不和谐,大到学生中的思想问题、情感问题、就业问题、学习问题等等,这都需要从事思政工作的老师们去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才能解决的,有了有效的沟通,才会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表现,才能让老师去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才会让学生对老师有信任感,才能培养起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从而促进和谐班级和校园的建立,才能让学生对老师的工作予以配合,激发他们学习、生活的积极性。
三、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沟通的几点做法
(一)学会说
沟通最主要的手段是语言,也就是“说”,要做到说的话能通俗易懂、解决实质问题,在和学生沟通的时候,要多用一些学生可接受的语言,态度要诚恳,言语要简练,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话语,如果发现学生对自己所讲的不是很关心或者是没有很好的反应,那就要自己注意适时地转移话题,让学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和学生说的过程中,要善于用语言引导和启发学生、疏导和感化学生、激励学生,要能用自己的语言去吸引和打动学生内心的弦,同时,思政工作者要善于主动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将自己的经历、想法、内心和感受都说给学生听,与他们同分享,从而达到公平公正的沟通,除此之外,适当学会运用辅助类的语言,比如手势、体态、动作等等,增强沟通的理解性。
(二)学会交流
作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主题是学生,而学生是最年轻、最活跃的群体,和他们沟通时要与他们保持着一样的思想与激情,和他们交朋友,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全心全意地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要热情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帮助解决生活上、心理上的困惑,做学生生理上的长辈,心理上的医生,生活上的益友,引导学生正确的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改“说教”为“说服”,改“命令”为“引导”,过心与心的交汇开启他们的心扉,努力实现沟通的现实性。做到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要让学生感到语言的亲切和平等,不能让学生感觉到压力,要让学生能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从而静下心来虚心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三)学会倾听
对于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来讲,倾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无巨细,不仅仅要倾听学生的心声,还要关注上级学工部门和领导的意图和精神,工作中,要态度诚恳,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听,要主动听,善于去听,要认真专心,不能三心二意,听的过程中,要集中精力,要和学生有眼神、动作的交流。不急躁,同时对学生的话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表现出厌倦的神情,要多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刑罚和顾忌,不仅仅只听到对方言语的表层含义,更重要的时从他们所说的话中,要了解到有效的信息,增强沟通的有效性。
(四)学会换位思考
做思政工作,要善于和学生换位思考,要以人为本地区沟通和交流,学生的思想、状态、心理以及承受能力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显示的工作区区别对待每一个人,要充分尊重个人的行为习惯和思考思维的模式,要理解和接纳学生的行为特点,多和学生玩和生活,主动到宿舍、班级接近他们,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他们的心情,从而感知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会让沟通有效,才能让彼此之间的误会减少,关系才会变得融洽,才能真正的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利索能力的帮助。
沟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对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意图,沟通是一个社会行为,是双发作用的,加强和学生的沟通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但任何沟通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只有熟练掌握沟通的技术和技巧,才能让我们的工作深入人心,大家才会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各项工作,沟通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模式,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思政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去探索和发掘的,只有师生共同的投入和辅助,沟通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秘书沟通与谈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周建华 郑澄碧 张一巍 《沟通——开启人际关系和谐之门的金钥匙》卫生职业教育 
[3]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版
[4]侯德宝.如何打破大学生不愿意与辅导员沟通的尴尬局面.改革与开放.2011年6月刊
[5]解郁芬.李迁.《新时期师生沟通的策略分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6]马湘桃.论大学生沟通主题意识的培养.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6月第一卷第三期
[7]盖元臣.高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第7期总第159期
[8]李洁.大学生沟通问题研究及人文思考.镇江高专学报.2010年1月第23卷第一期
[9]张玉芳.沟通的管理效应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9月第35卷第5期
[10]项念东.谈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中的情感沟通问题.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1月第1期(总第1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