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但习惯也有好坏之分,所以在这一阶段注重学生好的习惯的养成,培养小学生的习惯意识特别重要。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及将意识转化成好习惯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小学生;勤俭节约;习惯
当下无论在什么方面,节俭已成为一种时尚,为国家所倡导。所以,向小学生推行节俭意识教育,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来说,利大于弊,而如何进行培养及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是本论文研究的关键所在,探讨的开始。
一、勤俭节约概念的界定
何为勤俭节约?勤俭节约的意思是勤劳而节俭,形容工作勤劳,生活节俭。出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一章:“因而形成了既敢山吃海喝,又能勤俭节约的双重生活方式。
又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所以说,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则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这无不体现着节俭在“修身”“齐家”“治国”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生在勤俭节约方面的各种表现
1、低年段小学生的表现
低年段的小学生是指刚刚踏入校园的一、二年级小学生,尚还没有形成勤俭节约的意识,基本的家庭、学校生活是依靠父母、老师来完成的,所以,他们会常常不顾父母的辛苦,往往对吃的用的造成一些浪费,在学校约更是束不了自己,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控制不住的乱扔果皮纸屑,乱丢铅笔橡皮等等。
2、中年段小学生的表现
所谓的中年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小学阶段的三、四年级,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处在人生的一个小转折点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会表现出勤俭节约,能做到节电节水节粮,具有一定的节俭意识及良好的习惯养成。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节俭意识薄弱,充耳不闻,不能对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做到制止。
3、高年段小学生的表现
已经进入五六年级的学生,会对具体的情境做出恰当的分析,尤其是大部分学生会以浪费为耻,以勤俭节约为荣。而对于他们来说勤俭节约的意识及良好的习惯都能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但不乏学生习惯养成不牢靠,节约意识意志力薄弱,造成一些不要的浪费。
针对以上小学生在勤俭节约方面的各种表现,下面将针对性的提出勤俭节约意识的培养措施。
三、小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培养
1、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勤俭节约意识。
从孩子会说话的那一天起,就给孩子一种节约的潜意识培养。随着他们的不断成长,踏入校园。在学校可以通过班队会活动、黑板报、橱窗展、校园网络等多种形式,等多种教育宣传阵地,努力营造创建节约型学校的舆论氛围,积极倡导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消费观念,树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风尚。让学生切实从“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手下开始”等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2、学校开展节约意识教育和管理
(1)开展节电教育
让学生形成及时关灯的好习惯,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节俭带来的快乐。同时学校的教室、办公室、走廊等应用节能灯代替。家里也要随时关闭电视、照明灯等不浪费一分钟的电。
(2)开展节水教育
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我国的淡水资源稀缺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节水警惕性意识。建立节约用水规章制度,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器具;让学生科学用水,合理循环用水,例如,淘米水可冲刷厕所、浇灌花木。家庭用水可采用滴灌、自动喷灌等先进灌溉方式。
(3)开展珍惜粮食,不乱花钱教育
让学生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规定学生在校用餐应做到基本不剩饭菜,剩菜剩饭要合理处理;不吃或少吃零食,不乱花钱;自己能做的事力争自己去做,不依不靠,学会独立生活。
3、提出合理化建议,供学生参考
(1)不用一次性用品,循环利用物品。
(2)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3)不用一次性电池、改用充电电池。
(4)节约用纸。
(5)吃饭量力而行,不留一点剩菜。
(6)少吃零食少花钱。
(7)不讲吃穿,不追求名牌。
(8)花钱要有节制。
(9)要爱惜学习用品。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而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更是应该从小就培养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而最为教师的我们肩负着责任帮助他们打好基础。所以,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了我们共同拥有的美好生活,请从勤俭节约开始,从娃娃抓起,这样我们就会为我们拥有更好的生活的庆祝,所以我倡导人人都应当树立正确的节约观,争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示范者、实践者。从自我做起,聚沙成塔,崇尚节俭,合理消费,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做到“以勤养志、以俭养德”,杜绝铺张浪费,做到身体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