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勤俭节约,你我同行

勤俭节约,你我同行

作 者:姜玉峰 (辽宁省庄河市王家镇中心小学 116433)

古人中,有诸葛孔明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自己的修身之道;亦有大贤人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自己的齐家的训言;也有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自己的治国的经验。我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应该从自己出发,从小事出发,做到勤俭节约,让小学生能把勤俭节约潜移默化到自己身上,更要从多个方面教导学生,让勤俭节约成为小学生行为规范,并伴随孩子成长而深刻。
养成勤俭节约好习惯要从小学生的细微行为抓起。小学时光正式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也是我们教育引导孩子的最佳时期。在建成小康社会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消费理念也日益更新。当在校园里提倡勤俭节约时,似乎不协调,也不合情理,大有牵强附会之说。虽然我们身处海岛,但生活也是很富足的,小学生花钱也是“大手大脚”的,不知节俭。如果仅仅靠口头教育,作用又甚微,所以我在开学初期举行了节俭比赛和橱窗宣传,让孩子们知道挣钱不容易,花钱应仔细,同时要爱惜物品,比如纸张可以反正面使用、橡皮可以重塑使用、钢笔铅笔要珍惜使用等,将比赛结果每周公开公布后,给进步的同学相应的奖励。几周之后效果很好。
历史上很多人都以勤俭来修身,他们不仅在国家事业上勤劳,而且在家庭生活上也非常节俭。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如尧特别关心民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是自己的过错。而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正是由于尧在事业上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成为一位圣贤。我们虽然不能做到像尧一样,但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为我们的大学生涯添上浓墨重彩。  
倡导勤俭节约好习惯要从自己到周围的人。如果仅仅在学校里让学生做到节约,是很难真正养成一个节约的好习惯的,所以要从小学生的生活大环境着手,特别要联系家长一起提高节约意识,使小学生无论在校内外都可以时时注意节约的行为是何其重要。因此,作为大队辅导员的我在举办大队会、艺术节时,特意把节约这个主题融入节目中,并且积极鼓励家长的参与,在节目中不管是一粒米、一分钱、一度电还是一滴水,都应该节约,节约无小事,使家长和学生都能感同身受,都能把节约重视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节约。
记得在书上看到过,建国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那个时候,国人都把勤俭节约作为做人和干事业的行为准则。然而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学校的大学生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种社会状态让我们社会未来前景堪忧,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学习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从根本养成这种美好品德。  
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小学生要牢固树立“浪费也是有罪”的节约意识,克服一些不良心态,形成“盲目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让勤俭氛围弥漫在整个校园上空。   
我们的祖先,在从前的艰苦生活中,学会了勤俭节约,以他们为榜样,勤俭节约便成了我们中华人民的美德传统。对于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做到这一点。但话虽如此,可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做到了。      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自古就有许多帝王在刚开始创业时,以勤俭修身,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但后来他们逐渐放弃了勤俭而一味的追求安逸享乐,结果招致了自己的灭亡。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每天在宫廷上用重金请人表演,演得好,用重金封赏,并且整天大肆兴建乐宫,乐队,造成黄金流失,最终导致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中国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大学生应该注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思是说,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很难。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的。它强调要自觉保持节俭,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商纣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制。所以我们坚持节俭要有自律能力。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我国就形成了一种通病节俭冷漠症。身边的小事就足见这种病态的严重。白天明亮的教室里非得开灯,洗手间的水龙头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简直是不知节俭何滋味。小学生在校园里盲目浪费,丝毫不知道勤俭的意义,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缺乏的品质。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老师,应该以国家的前途为己任,教育小学生从小就要养成节约好习惯,让孩子们知道,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忘于奢靡。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阶段,所以都很勤俭节约。但是对于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这是几千年历史所昭示的真理。虽然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生活在爸爸妈妈创造的优质生活条件中,但自己不节约,总有一天要家败业衰的。  
人们常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在学校更是如此,小学生应该更好的学习这种勤俭节约的品德,将来进入社会,才能在社会中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